巴旦杏仁

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医药传统和智慧,是中医药学的珍贵宝藏。本文将介绍“巴旦杏仁”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独特魅力。

名称

巴旦杏仁

类别

药材

别名

八担仁、巴达杏仁、叭哒杏仁、巴旦杏、偏桃、婆淡树、偏核桃、匾桃、忽鹿麻、京杏、巴旦杏仁

出处

《纲目》 出自《纲目》。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分甜巴旦杏仁和苦巴旦杏仁两种。古代所用者多为甜巴旦杏仁。目前多以苦巴旦杏仁供药用。

①甜巴旦杏仁

为植物甜巴旦杏的干燥种子,长卵圆形,扁平,长约2~3厘米,阔10~16毫米,厚8毫米,种皮菲薄,红棕色,有粉屑,一边尖锐,他边圆形,顶端有线形脐点,基部有合点,由合点分出多敷维管束,向尖端分布,形成暗色之沟纹。胚直生,类白色,由平凸形子叶及内藏之胚轴与胚根而成,后者位于较尖之一端。无臭,味甜,研成乳剂,无任何臭气。

②苦巴旦杏仁

为植物苦巴旦杏的干燥种子,全角与甜巴旦杏仁相似,惟较小,较不整齐,通常长2厘米,阔12毫米,厚8毫米。味苦,研成乳剂,有特异臭气。

以上二种药材产新疆、陕西等地。 性状鉴别 药材有苦巴旦杏仁和甜巴旦杏仁。苦巴旦杏仁呈扁长卵形,长1.5-2.8cm,宽约1.3cm,厚7-8mm。种皮薄,棕色,种子顶端稍尖,底端较圆,侧面则一边较薄,而另一边厚圆,在圆边处的顶端处有线形种脐,合点及脊均明显,以水浸之去皮后可见白色子叶2枚。味苦。

甜巴旦杏仁与苦巴旦杏仁相似。种仁较前者稍大,长2.2-3.5cm,宽约1.5cm,厚约8mm,种皮红棕色,顶端有线形脐点,底部有合点,由合点分出多数维管束,向尖端分布,形成暗色纹理;气微,味微甘。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色。①石细胞黄色,多为长椭圆形,腔大,具圆孔纹长60-120μm。②子叶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内含众多蛋白质和油滴。③胚孔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厚,内含油滴和粒状蛋白质粒。

图片

中药材巴旦杏仁图片

炮制

拣净硬壳杂质,置沸水中微煮,捞出,浸入凉水中,除去种皮,晒干,簸净。 拣净硬壳杂质,置沸水中微煮,捞出,浸入凉水中,除去种皮,晒干,簸净。

药性

平、无毒、温

味道

甘、苦

归经

心、肝、肺、大肠

功效

化痰、止咳、下气、补肺、润燥、痛经、润肠、润肺、生津、养胃、润肠通便、活血化瘀

用法

内服:煎汤,1.5~3钱。 内服:煎汤,6-10g。用时打碎;或入丸、散。制霜用须包煎。

注意事项

①《本草从新》:"有湿痰者勿服。"

②《随息居饮食谱》:"寒湿痰饮,脾虚肠滑者忌食。" 1.《本草从新》:有痰湿者勿服。

2.《随息居饮食谱》:寒湿痰饮,脾虚肠滑者忌食。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巴旦杏仁”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