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鹳骨

中药材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介绍“白鹳骨”的别名、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为大家呈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名称

白鹳骨

类别

食材

别名

白鹳骨、冠雀骨、鹳雀骨、负釜骨、黑尻骨、背灶骨、皂裙骨、鹤骨、老鹳骨、捞鱼鹳骨、鹳骨

出处

《别录》 出自《名医别录》。

1.陆玑《诗疏》:鹳,鹳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翅,树上作巢,大如车轮,卵如三升杯。

2.陶弘景:鹳亦有两种,似鹄而巢树者为白鹳,黑色,曲颈者为乌鹳,今宜用白者。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图片

中药材白鹳骨图片

药性

寒、无毒

味道

归经

肺、脾

功效

止痛、解毒

应用举例

治积聚,胸痛连背,走无常处,或在藏,或肿在腹,或奄奄然而痛:鹳骨三寸,雄黄、莽草、丹砂(一作’丹参’)、牡蛎(一作’牡丹’)各四分,藜芦、桂心、野葛各二分,斑猫十四枚,巴豆四十枚,蜈蚣一枚,芫菁十四枚,上十二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为度。(《千金方》鹳骨丸) 鹳骨丸(《千金方》):

用法

内服:煎汤,6-10g;或炙黄或烧灰存性,研末,每次6-10g。

注意事项

《本草拾遗》“秃人毛发,沐汤中不少许,发尽脱,亦不更生。”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白鹳骨”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