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粱米

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药理效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白粱米”的别名、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为大家揭示中药材在中医药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名称

白粱米

类别

药材

别名

白米、白粱米

出处

《别录》 出自1.《别录》。

2.陶弘景:白梁,今处处有,襄阳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飨,亦以除热也。

3.《唐本草》:白梁,穗大多毛且长。诸梁都相似,而白梁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白且大,食之香美,黄梁之亚矣。陶云竹根,竹根乃黄梁,非白梁也。然梁虽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图片

中药材白粱米图片

药性

微寒、无毒

味道

归经

胃、脾

功效

和中、益气、除热、止烦渴、续筋骨、除烦止渴

应用举例

①治中风,心脾热,言语蹇涩,精神昏愦,手脚不遂,口喎面戾:白粱米三合,荆芥一握,薄荷叶一握,豉三合。以水三大盏,煮荆芥、薄荷、豉,取汁二盏,澄滤过,入米煮作粥,空腹食之。(《圣惠方》粱米粥)

②治蓐劳:猪肾一具(切,去筋),淡豆豉五合(绵裹),白粱米三合,葱白(切)一升,人参、当归各一两。水三升,煎八合,分二服。(《普济方》粱豉汤)

用法

内服:煎汤或煮粥。 内服:煎汤。,30-90g;或煮粥。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白粱米”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