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资源,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效果备受推崇。本文将介绍“白粱粟”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奥秘。
名称
白粱粟
类别
食材
别名
白梁粟、粢米、粟谷、小米、硬粟、籼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白粱粟、稞子、粟米
出处
《别录》 出自《名医别录》。
1. 陶弘景:粟米,江东所种及西间皆是,其粒细于粱米,熟舂令白,亦以当白梁,呼为白梁粟。 或呼为粢米。
2.《唐本草》:粟有多种,而并细于诸梁。北土常食,与梁有别。陶云当白粱,又云或呼为粢。粢则是稷,稷乃之异名也。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栽培植物中的梁,与粟为同种。李时珍谓:梁即粟也,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参见青粱米、黄粱米、白梁米各条。
图片
药性
凉、平、无毒
味道
咸、甘、苦
归经
肾、脾、胃、心、肺
功效
止痢、和中、除热、益肾、解毒、益气、利小便、滋阴、健脾胃、补虚损
应用举例
①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粟米半升,杵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食医心镜》)
②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食医心镜》)
③治孩子赤丹不止:研粟米敷之。(《兵部手集方》)
④治汤火灼伤:粟米炒焦,投水,澄取汁,煎稠如糖,频涂之。能止痛,灭瘢痕。一方半生半炒,研末,酒调敷之。(《崔氏纂要方》)
用法
内服:煎汤,0.5~1两;或煮粥。外用:研末撒或熬汁涂。 内服:煎汤,15-30g;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熬汁涂。
注意事项
《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白粱粟”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