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通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医药传统和智慧。本文将介绍“白木通”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博大魅力。

名称

白木通

类别

药材

别名

淮通、淮木通、小木通、油木通、白木通、淮木通、川木通

出处

《中国药物标本图影》 出自《中国药物标本图影》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略扭曲,长50~100cm,直径2~3.5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处多膨大,有叶痕及侧枝痕。残存皮部易撕裂。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2~0.4cm,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较小,类白色或黄棕色,偶有空腔。

无臭,味淡。 ①小木通的干燥茎呈细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O.8~2匣米。外皮红棕色或灰黄色,多呈撕裂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纵条纹,节部膨大,有叶柄及侧枝脱落的痕迹;木质部淡黄褐色或黄白色。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呈放射形的裂片状,导管孔排列较致密,髓部明显。气弱,味苦。

产四川、贵州,湖南等地。

②绣球藤的干燥茎呈圆柱形,长6O~100厘米,直径1.5~3厘米。外皮黄棕色,常有剥落起层的皮片,并有纵条纹;节部稍膨大。体轻,质坚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及多数排列整齐的导管孔。气微弱,味微苦。以条粗、色黄白者为佳。

产四川。 1.性状鉴别 (1)绣球藤 茎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3cm,表面黄绿色至暗紫红色,具纵沟及核脊,近无毛,有的外皮呈纵向撕裂;节部膨大,有叶痕及枝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有放射状纹理及导管孔,髓部黄白色或黄绿色,有空隙。

气微,味微苦。

(2)小木通 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一般为0.5-2.5cm。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有的扭曲,有细纵棱,棱粗细均匀。粗皮呈长条样层层纵向撕裂。节膨大,有2个对生的枝痕。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薄,黄棕色;木部占大部分,浅黄色,车轮纹明显,有的有裂隙,导管孔大小不一,散在;髓部小,黄白色,有的为空洞。

气微,味淡。

以条粗,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1)绣球藤落皮层和木柱层多已除去,有的残存。韧皮纤维束与射线厚壁细胞相连接构成厚壁组织环带,通常为二层,同心排列,每条环带有1-3层细胞;射线厚壁细胞向内延伸,使整个厚壁组织环带呈波浪形,有时其各部不连接,两条环带间有切向排列的纤维和颓废的筛管群。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占绝大部分,除射线细胞外,壁均木化。年轮明显,春材导管大型,环状排列,秋材主为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初生射线约12条,次生射线少而短。髓部较小,细胞壁木化。

(2)小木通 韧皮部有两条波浪状弯曲的厚壁组织环带与韧皮薄壁组织相间排列,环带的峰部为纤维束,谷部为厚壁细胞,处于射线部位;峰部的内侧有一条切向的韧皮纤维束带与峰的两端相连接而形成一个弓形框状,每一维管束中约有两个弓形框,径向排列,射线处厚壁细胞径向延长。木质部年轮不明显,导管散在。

图片

中药材白木通图片

炮制

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药性

寒、无毒

味道

淡、苦

归经

心、膀胱、小肠、肺

功效

通经下乳、清热利尿、利水、通乳、活血、清热、通血脉、通利小便、清热利水

用法

3~6g。 内服:煎汤,1~3钱。 内服:煎汤,3-6g。

注意事项

《四川中药志》:"小便过多。遗尿、精滑气弱者及孕妇忌用。" 气弱津伤,精滑遗尿,小便过多及孕妇禁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白木通”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