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檀香

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药理效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白檀香”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为大家揭示中药材在中医药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名称

白檀香

类别

药材

别名

白檀、白檀木、旃檀、白檀香、黄檀香、真檀、裕香、檀香木、真檀、檀香

出处

《别录》 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拾遗》:白擅,树如檀,出海南。

2.《本草图经》:檀香有数种,黄、白、紫之异,今人盛用。

3.《纲目》:檀香,今岭南诸地亦留有之。树叶留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为长短不一的圆柱形木段,有的略弯曲,一般长约1m,直径10~30c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光滑细腻,有的具疤节或纵裂,横截面呈棕黄色,显油迹;棕色年轮明显或不明显,纵向劈开纹理顺直。质坚实,不易折断。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 分黄檀香和白檀香两种。多呈圆柱形或微扁;挺直,少数微有弯曲,常锯成长短不等之段,一般长50~100厘米,直径10~20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放置日久则颜色较深,外表光滑细致,可见细长的纵裂隙。两端平截面整齐,截断面圆形或微扁圆形,具细长裂隙,呈放射状排列,并可见锯断痕迹。质致密而坚实,极难折断,碎块折断后呈刺状。具异香,燃烧时更为浓烈,味微苦。黄檀香色深,味较浓;白檀香质坚,色稍淡。制造器具后剩余的碎材,称为檀香块,大小形状,极不规则,表面光滑碗稍粗糙,色较深,有时可见年轮,呈波纹状。纵劈后,断面纹理整齐,纵直而具细沟。以色黄,质坚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浓厚者为佳。 性状鉴别 心材圆柱形,有的略弯曲,长50-100cm,直径10-20cm。表面淡灰黄色,光滑细密,有时可见纵裂纹,有刀削痕。横切面棕色,显油迹;纵向劈开纹理顺直。质坚实,不易折断。气清香,味微苦。燃烧时香气浓烈。

以体重质坚、显油迹、香气浓郁而持久、烧之气香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棕色。

①含晶厚壁细胞类长方形或长方形,直径约至45μm,壁厚,于角隅处特厚,木化,层纹隐约可见,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含晶细胞位于纤维旁,形成晶纤维。②草酸钙方晶多面形、鱼类方形、鱼尾状双晶及膝状双晶等,直径22-42μm。③韧型纤维直径14-20μm,壁厚约6μm,具单纹孔。④纤维管胞少数,切向壁有具线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或相交成十字形。⑤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64μm,含红棕色或黄棕色分泌物。③木射线宽l-3列细胞,壁稍厚,具单纹孔。此外,有时可见管状分泌细胞,内贮红棕色及黄棕色分泌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燃烧时,有浓郁檀香气。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3. 0%(ml/g)。

本品含水分不得过12.0%。

图片

中药材白檀香图片

炮制

除去杂质,镑片或锯成小段,劈成小碎块。 用水浸泡,镑片或劈碎,晾干。 用水浸泡,镑片或劈碎,晾干。

药性

温、无毒

味道

辛、苦、甘

归经

肺、脾、胃、心、肝、肾、大肠

功效

行气、止痛、理气、杀虫、散寒、开胃、和胃、进食、消风、温中

应用举例

①治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丹参一两,白檀香、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医学金针》丹参饮)

②治心腹冷痛:白檀香三钱(为极细末),干姜五钱。泡汤调下。

③治噎膈饮食不入:白檀香一钱五分,茯苓,橘红各二钱。俱为极细末,人参汤调下。

④治阴寒霍乱:白檀香、霍香梗、木香、肉桂各一钱五分。为极细末。每用一钱,炒姜五钱,泡汤调下。(②方以下出《本草汇言》)

⑤解恶毒风肿:白檀香、沉香各一块,重一分,槟榔一枚。上三味各于砂盆中以水三盏细磨取尽,滤去滓,银石铫内煎沸,候温,分作三服。(《圣济总录》檀香饮)

用法

2~5g。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 内服: 煎汤, 1.5-3g,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

注意事项

《本草汇言》:"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本草汇言》: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白檀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