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豆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本文将介绍“柴豆”的别名、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为大家呈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

名称

柴豆

类别

药材

别名

野毛豆、鹿藿、饿马黄、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旦、野大豆藤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自《浙江民间草药》;《救荒本草》:LAO豆,生平野中,北土处处有之。茎蔓延附草本上,叶似黑豆叶而窄小微尖,开淡粉紫花,结小角,其豆似黑豆形,极小。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图片

中药材柴豆图片

药性

平、凉

味道

归经

肝、脾

功效

敛汗、健脾、止痛、平肝、舒筋、清热、止盗汗

应用举例

①治盗汗:野大豆藤一至四两,红枣一至二两。加糖煮,连汁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伤筋:野大豆鲜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浙扛天目山药植志》)

用法

内服:煎汤,1~4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内服:煎汤,30-12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未调敷。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柴豆”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