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花菜籽

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医药智慧,是中医药学的瑰宝之一。本文将介绍“臭花菜籽”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探索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让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神奇魅力。

名称

臭花菜籽

类别

药材

别名

臭菜、臭花菜、羊角菜、臭花菜籽、白花菜子

出处

《国药提要》 出自《国药提要》。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干燥种子,呈扁圆形,极细小,直径O.5~1毫米,厚0.5毫米。外皮黑褐色或黑色,粗糙不平,有细密的蜂窝状麻纹,规则地排列成同心环状,边缘有一小缺口,种仁黄色,稍有油性。气微,味苦。以干燥、颗粒饱满、色黑、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河北。 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直径1-1.5mm,厚约lmm,边缘有一深沟。表面棕色或棕黑色,粗糙不平,于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突起的细密网纹,网孔方形或多角形,排列较规则或呈同心环状。纵切面可见“U”字形弯曲的胚,胚根深棕色,子叶与胚根等长,淡棕色,胚乳包干胚外,淡黄色,油质。气无,味苦。以粒饱满,色黑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壁厚,呈乳头状突起或数个乳突连接成毛状,内含棕色色素,于横切面四周呈轮齿状;表皮下为色素层,细胞呈长条形,切向延长,略呈规则波状:其下方为1列石细胞,40-6μm,直径4-10μm;种皮内表皮为l-2列石细胞,切向延长排列,长60-80μm,直径12-16μm。胚乳及胚全为薄壁组织,内含脂肪油等物质。

图片

中药材臭花菜籽图片

药性

温、小毒

味道

辛、苦

归经

心、脾

功效

活血止痛、祛风散寒、去湿

用法

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臭花菜籽”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