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精华,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介绍“臭五加”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魅力所在。
名称
臭五加
类别
药材
别名
北五加皮、羊奶藤、羊桃梢、羊奶子、杠柳皮、臭五加、山五加皮、香五加皮、五加皮、香五加皮、香加皮
出处
《中药志》 出自《中药志》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 干燥的皮呈长圆筒状,单卷或双卷,少数呈槽状或碎片状,长可达16厘米,厚2~5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或土棕色而带微红,粗糙,有横长的皮孔,栓皮常呈鳞片状剥离,有时露出土棕色的皮部;内表面灰黄色或土棕色。质坚脆,折断面略平坦。有浓郁的特异香气,久嗅令人头晕;味苦。以条粗、皮厚、呈卷筒状、无木心、香气浓浊、味苦者为佳。 性状鉴定:根皮呈卷简状或糟状,少数呈不规则块片状,长3-12cm直径0.7-2cm,厚2-5mm。外表面灰棕色至黄棕色,粗糙,有横向皮孔,栓皮常呈鳞片状肃落,露出灰白色部;内表面淡黄色至灰黄色,稍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整齐。有特异香气,味苦。以条粗、皮厚、呈卷简状、香气浓、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棕色。1.石细胞淡黄色或棕色,长方形,类多角形或长条形,直径24-70μm,壁厚至28μm,孔沟短或偶有不明显。2.乳法管直径30-72μm,内含无色油滴状物。3.草酸钙方晶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5-20μm,有的一个细胞含数个结晶;含晶细胞纵向连接。结晶排列成行。4.分泌细胞形大,呈椭圆形,直径36-130μm,长约至306μm,壁非木化,胞腔内偶见油滴状分泌物。5.木栓细胞壁薄,平直或微波状弯曲,黄棕色。6.淀粉粒直径3-11μm,脐点点状;复粒由2-7个分粒组居。7.韧皮薄壁细胞长梭形,有的端壁连珠状老前辈了,部表面可见网状微细纹理。
图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拣净杂质,用水洗净,闷润后切段,晒干。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木心,洗净,切厚片,筛去灰悄。
药性
毒、温
味道
辛、苦、甘
归经
心、肝、肾
功效
祛风湿、壮筋骨、镇痛、强心、除风湿、强腰膝、强筋骨、利水消肿
应用举例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拘挛疼痛:北五加皮、穿山龙、白鲜皮各五钱。用白酒泡24小时。每天服10毫升。
②治筋骨软弱,脚痿行迟:北五加皮、木瓜、牛膝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每日三次。
③治水肿,小便不利:北五加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各三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④治水肿:香加皮一钱五分至三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用法
3~6g。 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内服:煎汤,4.5-9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 《四川中药志》:"血热、旰阳上亢者忌用。" 《四川中药志》:血热、肝阳上亢者忌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臭五加”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