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茨菰”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为大家揭示中药材的博大精深。
名称
茨菰
类别
食材
别名
茨菇、白地栗、慈菇、藉姑、槎牙、茨菰、白地栗、慈姑
出处
《纲目》 出自《本草纲目》:慈姑,生浅水中,入亦种之。三月生苗,霜后叶掐,根乃练结,冬及春初,掘以为果,须灰汤煮熟,去皮食,乃不麻涩戟人咽也。嫩茎亦可DIE食。乌芋、慈姑原是二物,慈姑有叶,其根散生,乌芋有茎无叶,其根下生,气味不同,主治亦异,而《别录》误以藉姑为乌芋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鲜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2-4.5cm,直径1.8-3.2cm。表面黄白或黄棕色,有的微呈青紫色,具纵皱纹和横环状节,节上残留红棕色的鳞叶,鳞叶脱落后,显淡绿黄色。顶端肯芽,长5-7cm,或芽脱落的圆形痕;基部钝圆或平截,切断面类白色,水分较多,富含淀粉。干品多纵切或横切成块状,切面灰白色。粉性强。气微,味微苦甜。
图片
药性
微寒、无毒
味道
甘、苦、微辛
归经
肝、肺、脾、心、膀胱、心包
功效
止咳、通淋、凉血、行血、活血、厚肠胃、散结解毒
应用举例
①治淋浊:慈姑根块六两,加水适量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肺虚咳血:生慈姑数枚。去皮捣烂,蜂蜜米泔同拌匀,饭上蒸熟,热服效。(《滇南本草》) ①治淋浊: 慈姑根块六两。加水适量煎服。(《福建民间草药》)②治肺虚咳血: 生慈姑数枚。去皮捣烂,蜂蜜米泔同拌匀,饭上蒸熟,热服效。 (《滇南本草》)
用法
内服:煎汤煮食或捣汁。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15-30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沉淀后点眼。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茨菰”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