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鸠米

中药材以其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药用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介绍“大班鸠米”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医药学的魅力所在。

名称

大班鸠米

类别

药材

别名

节节红、饭汤叶、亚寨凡、大班鸠米、贼佬药、大斑鸠米、白花茶、赶风柴

出处

《岭南采药录》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多卷曲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22cm,宽4-7.5cm,边缘有不规则细锯齿,上面黑褐色,仅主脉具褐色毛草,下表面色稍浅,有灰褐色绒毛;叶柄长1-2cm。气微,味微苦、涩。以叶完整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1列细胞民,其下有1列下皮细胞,下表皮仅1列细胞。两面均有腺毛、非腺毛及腺鳞,尤以下表皮较多。栅栏组织细胞2列,海绵组织细胞较小,排列紧密。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呈半圆环形,其上方有1-2个较小的维管束;韧皮部排列在木质部外侧,并间有断续列的纤维群;薄壁细胞含少数草酸钙簇晶或方晶。

粉末特征:①分枝非腺毛主干2-3个细胞者,长50-300μm;主于3个以上细胞者,长34-150μm,分枝叠生成数层。②单列非腺毛由1-3个细胞组成,长达400μm左右。③腺毛腺头由4个细胞组成,直径23-34μm,含浅黄棕色油状物;腺柄1个细胞,常脱落。④腺鳞由7-8个细胞组成,辐射状排列,直径44-55μm,含鲜黄色油状物;柄极短,为1个细胞。

图片

中药材大班鸠米图片

药性

味道

涩、辛、苦

归经

功效

止血、止痛、消肿、消炎、驱风、祛瘀、散瘀止血、去瘀生新、解毒消肿

用法

内服:煎汤,0.5~1两;或制成浸膏。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煎水洗。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大班鸠米”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