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癞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备受关注。本文将介绍“大旱癞”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名称

大旱癞

类别

药材

别名

大旱癞、土拨鼠、雪猪油

出处

《四川中药志》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装入胃内的脂肪油,外形如卵石状,大小似鸭蛋,外表黄色。内部多已卷缩成团,伸张后,长宽约10~15厘米,厚约1厘米。质柔润,以张大、厚实、色白黄者为佳。 性状鉴别,装入胃内的脂肪油外形如镦石状,大小似鸭蛋,外表黄色。内部多已卷缩成团,伸张后,长、宽10-15cm,厚约1cm。质柔润。以张大、厚实、色黄白者为佳。

图片

中药材大旱癞图片

药性

温、无毒

味道

归经

功效

止痒、解毒、解疮毒、除风湿、祛风除湿

应用举例

①治风湿痹痛:雪猪油配白酒服。

②治痒疹:雪猪油配小毛茛涂擦。

③治体癣:雪猪油配蓝花毛莨涂擦。(①方以下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④治臁疮久烂:㈠煅龟板、煅山螺蛳壳、轻粉,共研细末,和匀,雪猪油调涂。(《四川中药志》)㈡雪猪油配瓦松涂敷。(《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⑤治脚生痒疮:明雄黄、冰片,共研细末,和匀,雪猪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用法

1~2钱。外用涂敷患处。 内服:浸酒。外用:配其他药涂敷。 外用:适量,涂擦。内服:浸酒,10-20g。

注意事项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湿热疮毒者勿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大旱癞”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