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资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介绍“瑇瑁”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魅力。
名称
瑇瑁
类别
药材
别名
文甲、瑇玳、瑇瑁、蝳蝐、瑇琩、瑇琩甲、明玳瑁、文甲、玳瑁
出处
《开宝本草》 出自《开宝本草》。
1.《开宝本草》:玳瑁,主解岭南百药毒,人刺其血饮,以解诸药毒。
2.《本草衍义》:玳瑁,生者入药,盖性味全也。既入汤火中即不堪用,为器物者是矣,与生熟犀其义同。
3.《海搓余录》:玳瑁,产于海洋深处,其大者不可得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厘米,厚1.5~3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性状鉴别,本品呈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多角形或近圆形板片状,长8-24cm,宽8-17cm,厚1-3mm,中间较厚,边缘薄似刀刃有不整齐的锯齿状。外表面平滑而有光泽,半透明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相同的不规则花纹,背鳞甲中间有隆起的棱脊,斜切面显层纹;内表面有条纹形成云彩样纹理。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微,味淡。
图片
炮制
刷净泥土,用温水浸软后,切成细丝或研成细粉。 刷净泥土,用温水浸软后,切成细丝或研成细粉。
药性
寒、无毒
味道
甘、咸
归经
心、肝
功效
痈肿、镇心、平肝、清热解毒、定惊、消痈、镇惊、解毒、清热
应用举例
①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两(捣罗为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细研)。上药都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三丸。(《圣惠方》玳瑁丸)
②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不语:瑇瑁(镑)、丹砂(研)、雄黄(研)、白芥子各半两,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一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童子小便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玳瑁丸)
③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痘疹论》)
④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温服半台,日三服。(《灵苑方》)
⑤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生碡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日一服。(《飞鸿集》)
用法
1~3钱。多入丸、散剂用。 内服:煎汤或磨汁,1~2钱;或入丸,散。 内服:煎汤,9-15g;或磨汁;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注意事项
虚寒证无火毒者禁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瑇瑁”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