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宝贵的遗产。本文将介绍“大岩七”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让大家全面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名称
大岩七
类别
药材
别名
牛尾七、大岩七、印度大黄、山大黄、大岩七、白牛尾七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类圆锥形,根类圆柱形,长4-20cm,直径1-5cm。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断面形成层明显,射线密,无星点,棕红色。新断面淡蓝灰色带紫色。气微,味苦、微涩。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与大黄不同点:无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射线2-4列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簇晶直径10-120μm,淀粉粒单粒球形,直径3-40μm,复粒由2-4分粒组成。
2.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0ml,温浸约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μ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饮片显紫色荧光。
图片
药性
寒
味道
苦、甘
功效
清热解毒、止血生肌
用法
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热咳嗽,咽喉痛,大便下血,痈肿疮毒,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3~5钱,水煎服或生吃及泡酒服,亦可捣烂外包患处。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大岩七”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