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沫花

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医药智慧,是中医药学的瑰宝之一。本文将介绍“靛沫花”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探索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让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神奇魅力。

名称

靛沫花

类别

药材

别名

靛、靛花、靛沫、蓝靛、青蛤粉、青缸花、蓝露、淀花、靛沫花、靛沫花、青黛

出处

《药性录》 出自《药性论》。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

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 性状鉴别 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薇有草腥气,味淡。

图片

中药材靛沫花图片

炮制

青黛:拣去杂质,过罗。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 1.青黛:拣去杂质,过罗。

2.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

药性

寒、无毒、平

味道

咸、辛、苦、甘

归经

肝、胃、肺、脾

功效

凉血、解毒、清热解毒、杀虫、定惊、除热、诸药、清热、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应用举例

①治伤寒赤斑:青黛二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②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重订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

③治吐血不止:青黛二钱,新水调下。(《端效方》青金散)

④治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⑤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

⑥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症因脉治》青黛海石丸)

⑦治小儿惊痫: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生生编》)

⑧治产后发狂: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摘元方》)

⑨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⑩治口舌生疮: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⑾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⑿治天泡疮: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验方选集》)

⒀治小儿湿癣浸淫疮: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田氏保婴集》青金散)

⒁治瘰疬未穿: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简便单方》)

⒂治耳疳出汁:青黛、黄柏末。干搽。(《谈埜翁试验方》)

⒃治烂弦风眼:青黛、黄连。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⒄治诸毒虫伤:青黛、雄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古今录验方》)

用法

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内服:研末,1.5-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干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靛沫花”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