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狗

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地狗”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精髓所在。

名称

地狗

类别

药材

别名

拉拉蛄、土狗、梧鼠、蝼蝈、螜、天蝼、蟪蛄、蝼窒、蟓蛉、杜狗、蛞蝼、炙鼠、津姑、蝼蜮、硕鼠、蜗蛄、地狗、拉拉古、土狗崽、地牯牛、拉拉狗、拉蛄、蝚、蟪姑、仙姑、石鼠、蛄、拉蛄、蝼蛄

出处

《本经》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蝼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翔。吸凤食土,喜就灯光,人药用雄。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干燥的虫体,多已碎断而少完整。完整者长约3厘米,头胸部呈茶棕色,杂有黑棕色;复眼黑色而有光泽;翅膜质,多碎落,足亦多折损不全,腹皱缩,浅黄色,有的呈黑棕色。疏生短绒毛,或无毛,质软,易碎。有特异的腥臭气。以身干、完整、无杂质及泥土者为佳。 性状鉴别(1)非洲蝼蛄,虫体多断碎,完整者长2-3.3cm,宽4-10mm。头部呈茶棕色杂有黑棕色;复眼黑色有光泽;翅膜质多破碎,足多碎落,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3-4根。腹部近纺锤形,有节,皱缩,呈浅黄色。质软蝗碎有特异臭气。

(2)华北蝼蛄,体型稍大,长3.9-4.5cm,体色稍浅,腹部圆筒形,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1根。

图片

中药材地狗图片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焙至黄褐色用。 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焙至黄褐色用。

药性

寒、小毒

味道

归经

膀胱、胃、小肠、大肠

功效

痈肿、利水、解毒、通便、利水消肿、利水通淋、清利湿热、消肿解毒

应用举例

①治水病肿满喘促,不得眠卧:蝼蛄五枚,晒令干,研为末。食前,以暖水调下半钱至一钱,小便通利为效。(《圣惠方》)

②治面浮水肿:土狗一枚,轻粉一字。共为细末。每用少许,搐鼻中,其黄水尽从鼻中出。(《杨氏家藏方》分水散)

③治石淋,导水:蝼蛄七枚,盐二两。同于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温酒调一钱匕服。(《本草图经》)

④治小便不通:蝼蛄三枚(微妙),苦瓠子三十粒(微炒)。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⑤治颈项瘰疬:带壳蝼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于壳内烧过,与肉同研,用纸花贴之。(《救急方》)

⑥治小儿脐风汁出:甘草(炙,锉)、蝼蛄(炙焦)各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掺敷脐中。(《圣济总录》甘草散)

⑦治紧唇:自死蝼蛄,灰,敷之。(《千金方》)

⑧治齿牙疼痛:土狗一个,旧糟裹定,湿纸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本事方》)

⑨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领先,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⑩大腹水肿。用蝼蛄炙热,每天吃十个。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共研为末。以蝼蛄七个,加捣烂的葱,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足,每个剪作左右两半。退左侧水肿时,即以虫的左侧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药末二钱,黎明时,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激发调服。三天后,照这种方法服虫的右侧七片。

⑾大小便不通。用蝼蛄、蜣螂各七个,男取虫头,女取虫身,瓦上焙焦,研为末。以樗皮煎汁送服。极效。

⑿胞衣不下。用归蝼蛄一个,水煎开二十次,灌入即下。

用法

3~5只,焙干研粉,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内服:煎汤,1~1.5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搐鼻。 内服:煎汤,3-4.5g;研末,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注意事项

体虚及孕妇忌服。 气弱体虚及孕妇均忌服。 体虚者慎服,孕妇禁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地狗”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