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木耳

中药材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效果备受瞩目。本文将介绍“地木耳”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名称

地木耳

类别

药材

别名

地软、地木耳、地耳、地踏菇、鼻涕肉、天仙菜、天仙米、地踏菜、地衣、地皮菜、地捡皮、葛仙米

出处

《纲目拾遗》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梧州府志》:葛仙米,出勾漏草泽间。采得曝干,仍渍以水,可作羹入馔,味甚鲜。原非谷属,而以象形,故称米尔。

2.《纲目拾遗》:葛仙米,生湖、广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初取时如小鲜木耳,紫绿色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性状

性状鉴别 藻体形似木耳。质坚固,外被透明的胶质物。干后卷缩,呈灰褐色,易碎裂,鲜品蓝绿色。具青草气,味淡。

显微鉴别 藻丝体由念珠状单列有异形胞的藻丝组成,藻丝细胞短桶形或近球形,多数长较宽小,长约5μm,异形胞近球形,直径约7μm。繁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等大,极罕见,外壁平滑无色。

图片

中药材地木耳图片

药性

味道

归经

功效

清热、明目、收敛、益气、解热

应用举例

①治夜盲症:地软二两,当菜常食。(《陕西中草药》)

②治汤火伤:地软五钱。焙干研粉,菜油调敷患处,或加白糖三钱,香油调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用法

1~2两;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内服:煮食,1~2两。外用:研粉调敷。 内服:煮食,1-2两。外用:研粉调敷。

注意事项

《纲目拾遗》:“不宜多食”。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地木耳”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