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宝贵的遗产。本文将介绍“二歧根莲花根”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让大家全面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名称
二歧根莲花根
类别
药材
别名
土黄芩、草玉梅、二歧根莲花根
出处
据《晶珠本草》记载:素嘎去腐,提升胃温,引流黄水。又名札达拉、苏卜玛、苏卜嘎、拉苏、札苏卜玛等。《如意宝树》记载:素嘎治胃虫,镇刺痛,解蛇毒。让钧多吉指出:素嘎治寒性痞块。《形态比喻》中记载:旱生草类之君药素嘎生长在平滩和田边。叶似狮子爪,从中心向四面分
来源
《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呈细长椭圆形,长0.5~0.8mm,宽约0.2mm。表面浅黄绿色或一端显浅绿色,光滑,基部具短柄,先端宿存细长花柱,呈钩状弯曲。质韧,果皮与种皮分离,断面以乳白色为主,间或呈浅褐色,略呈油性。气微,味微辣。
图片

药性
微寒
味道
苦
功效
舒筋活血、清热解毒
应用举例
方一:大戟、草玉梅、橐吾、光明盐、藏木香、悬钩子、小豆蔻、红花、丁香。共研细末,白糖调服。可治胃中毒证。服法应先以前四味引吐,之后继用后五味。
方二:草玉梅、白硇砂、胡椒等。调和涂搽患部,可治齿痛。
方三:白硇砂、大戟、高原毛茛、短尾铁线莲、草玉梅、蒺藜、牛尾蒿炭、蓝花参、苦菜、草决明、黄葵子、香鼬肉、锡金大戟。共研细末,绢丝过筛,童便调和,加温发酵,涂于舌体,并摊于纱布,然后贴在舌上,待发生刺痛时,在舌脉放血,可治重舌,口吃,舌肿等舌病。
方四:蓝花参、草玉梅共研,奶酪调和涂搽。可治皮肤肌肉的黄水病。
方五:斑螫、白硇砂、锡金大戟、草玉梅、羌活、蒺藜、石灰华等。与酒配和,加温发酵,涂于面部以排面部黄水。
用法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二歧根莲花根”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