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医药传统和智慧。本文将介绍“飞扬药”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博大魅力。
名称
飞扬药
类别
药材
别名
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白牛胆
出处
《泉州本草》 出自《泉州本草》。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长90-150cm。茎圆柱形,少分枝,直径0.3-1cm,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有细纵纹及凸起的椭圆形皮孔,叶痕明显,半月形,皮层易剥离。质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叶片易脱落,常卷曲,展开后呈狭短圆形或近倒卵形,长7-9cm,宽1.5-2cm,边缘有小锯齿,先端渐尖或钝形,基部浑圆形广楔形,上表面黄绿色,具黄色粗毛,下表面黄白色,被白色绢毛。偶带有顶生或腋生的头状花序组成的伞房花丛。花小,为舌状花和管状花,瘦果具棱,有冠毛。气香,味辛微苦。
以茎粗壮、叶多者为佳。
显鉴别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排列紧密,细胞类圆形,外有非腺毛,偶见腺毛;主体上、下表皮内侧各有4-7列厚角细胞,维管束9-10个,排成弧状,分上下两层维和束外韧型,上层维管束木质部在下方,韧皮部在上方。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长圆柱形或多角形,无气孔,具非腺毛。下表皮细胞呈多角形,壁波状弯曲,气孔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6,外具非腺毛。
粉末特征:灰白色。①非遥毛众多,为2-7细胞,长180-250-420μm。②偶凶腺毛。腺头单细胞,腺柄4-9细胞。③冠毛穗状。④花粉粒呈类球形,外壁刺状,直径22-28μm。⑤石细胞类圆形、椭圆形、类方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2-25-20μm,壁厚5-10-05μm,木化,孔沟明显。⑥导管螺纹、孔纹,直径20-30μm。纤维两头平截或梭状,直径20-25μm,壁厚5-10μm。⑦气孔不定式、不等式。
图片
药性
温、无毒
味道
辛、苦、甘
归经
胃、肝、肺、脾
功效
利湿、行气、利水、利膈、祛风、消食、化滞、祛湿、明目、疏风解表、祛风散寒、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应用举例
①治腰腿痛:羊耳菊一两,胡枝子根六钱,大风藤三钱,当归六钱。水煎,一日二次分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②治疟疾:白牛胆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痢疾:白牛胆干叶一两。水煎泡乌糖服。
④治溏泄:白牛胆干叶一两半。水煎服。
⑤治目痛:白牛胆鲜叶一两。水煎服。(③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⑥杀灭微丝蚴:㈠羊耳茶二两,槟榔五钱。水煎服,连服七剂。㈡羊耳茶四两。水煎服,连服六至七剂。(《福建中医药》(4):1,1959)
⑦治产后伤风:羊耳菊六钱,华荆芥三钱,木芙蓉四钱,煎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⑧治胆结石及胆囊炎:羊耳菊,白花蛇舌草、牛皮消各五钱,连钱草一两,石菖蒲二钱,皂角一钱。水煎三次分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⑨治痔疮、疥癣:羊耳菊二两。煎水洗患处。(《湖南药物志》)
用法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禁食酸、辣食物。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飞扬药”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