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

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医疗价值。本文将介绍“浮石”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博大魅力。

名称

浮石

类别

药材

别名

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水花、海石、水泡石、羊肚石、海浮石

出处

《本草从新》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

性状

①浮石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通常直径2~7厘米,有的可达20厘米。表面粗糙,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细孔,灰白色或灰黄色。质硬而松脆,易砸碎,断面租糙有小孔,有的具绢丝样光泽或无。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气微弱,味淡。以体轻、灰白色、浮水者为佳。

产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地。

②石花(《本草衍义》)

为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骨胳,㈠脊突苔虫骨胳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略作扁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2~5厘米。灰白色或灰黄色。基部略平坦,另一面多突起,作叉状分枝,中部交织如网状。叉状小枝长3~5毫米,直径约2毫米,先端多折断,少数完整者呈钝圆形。质硬而脆,表面与断面均密具细孔。体轻,入水不沉。气微腥,味微咸。㈡瘤苔虫的骨胳为不规则块状,直径1~3厘米,多为碎块。表面灰黄色或灰黑色。珊瑚状分枝短而较粗,直径约4毫米。先端钝圆,极少折断。气味同上。

产浙江、福建、广东。

图片

中药材浮石图片

炮制

海浮石:洗净晒干,碾碎。煅海浮石:取净海浮石置沙罐内,置炉火中煅透,取出,放凉,碾碎。

药性

寒、平、无毒

味道

归经

肺、肾、肝

功效

软坚、止咳、利水、止渴、通淋、降火、解热、消积、消疮、消食、下气、清肺火、消瘿瘤、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应用举例

①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②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海浮石、飞滑石、杏仁各四钱,薄荷二钱,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用百部煎汤调下。(《医学从众录》海浮石滑石散)

③治血淋,小便涩痛: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④治石淋:浮石,使满一手,下筛,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亦治嗽,淳酒煮之。(《千金方》)

⑤治小肠气,茎缩囊肿;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灯心、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⑥治诸疝:海石、香附。为末,生姜汁调下。亦治心痛。(《丹溪心法》)

⑦治消渴:浮石、青黛各等分,麝香少许。上细末。每服一钱,温汤调下。(《本事方》)

⑧治渴疾饮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蝉壳(去头、足)各等分。上细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候。(《本事方》神效散)

⑨治疔疮,发背,恶疮: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丸,冷酒送下。(《普济方》耆老丹)

⑩治耳底有脓: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上为细末。每用半字,吹入耳中。(《普济方》没药散)

⑾治疳疮久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金银花。上海石二停,金银花一停,同为细末。每服二钱半,如签茶一般,日用二服。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儒门事亲》)

用法

3~5钱。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水飞点眼。

注意事项

虚寒咳嗽忌服。

《本草从新》:"多服损人血气"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浮石”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