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核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本文将介绍“橄榄核”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为大家呈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

名称

橄榄核

类别

药材

别名

青果核、橄榄核

出处

《纲目》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果核呈梭形,两头钝尖,红棕色,上有6条棱线,质坚硬,不易碎;剖开内有3室,其中各有种子1粒。种子细长梭形。种皮棕红色,内为白色种仁,油性足。无臭。 性状鉴别 果核梭形,暗红棕色,表面有3条纵棱,棱间有2条弧形弯曲的沟。质坚硬,研开后内分3室,各有种子1颗,内果皮分2层,外层较厚,红褐色,内层较薄,黄色。种子1颗,内果皮分2层,外层较厚,红褐色,内层较薄,黄色。种子红棕色,膜质。子叶2片折叠,白色或黄白色,油性。气清香。以颗粒均匀、饱满、无霉变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核横切面:果皮石细胞呈长方形,外侧壁较厚,孔沟细密而明显,内侧胞腔较明显,孔沟明显分叉。种皮细胞壁薄,内含红棕色色素。子叶细胞多解形,壁薄,内含糊粉粒和脂肪油。

图片

中药材橄榄核图片

药性

温、无毒

味道

涩、甘

归经

胃、肝、大肠

功效

止血、利气、敛疮、解毒

应用举例

①治阴肾颓肿:橄榄核、荔枝核、山樝核等分。烧存性,研末,每股二钱,空心茴香汤调下。(《纲目》)

②治肠风下血久不瘥者:橄榄核,不以多少,灯上烧灰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橄榄散)

③治耳足冻疮:橄榄核烧研,油调涂之。(《乾坤生意》) ①治阴肾瘤肿:橄榄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空心茴香汤调下。(《纲目》)⑧治肠风下血久不瘥者: 橄榄核,不以多少,灯上烧灰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橄榄散)⑧治耳足冻疮: 橄榄核烧研,油调涂之。(《乾坤生意》)

用法

内服:烧存性研末,1~2钱;或磨汁。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内服:烧存性研末,3-6g;或磨汁。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或磨汁涂。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橄榄核”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