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仔藤

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的天然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本文将介绍“蛤仔藤”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让大家深入探索中医药学的奥秘之处。

名称

蛤仔藤

类别

药材

别名

茉栾藤、鱼黄草、何首乌、广西百仔、犁头网、篱网藤、蛤仔藤、篱栏子

出处

《岭南采药录》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100-300cm。茎圆柱形,稍扭曲,直径1-3m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棱,具疣状小突起和不定根,节处常具毛;质韧,断面灰白色,中穿梭。叶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卵形,长2-5cm,全缘或3裂,灰绿色或桔红色;叶柄细长。花少见,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色。蒴果扁球形或宽圆锥形,黄棕色,常开裂成4瓣。种子卵状三棱形,种脐处具簇毛。气微,味淡。以藤茎长、棕褐色、果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胸外壁增厚。皮层5-7列细胞,常含红色或绿色色素。韧皮部韧皮纤维2-5个成束,断续排列成环,内侧有乳管。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不发达。髓部宽广,中央有穿梭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图片

中药材蛤仔藤图片

药性

味道

归经

肺、脾

功效

利咽、凉血、散热、清热

用法

外用:煎汤,3-10g。外用:种子适量,研末吹喉;或全株捣敷。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蛤仔藤”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