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

穴位的选择与刺激方法多种多样,每一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和医学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人体穴位公孙穴的归属分类、操作方法、有哪些功效、解剖、具体位置图解和古代文献等相关知识。

穴位名称

公孙

穴位别名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穴位编码

SP4

穴位分类

足太阴脾经

操作

直刺0.5~1寸。

主治

(1)胃痛,呕吐,腹痛,腹胀,泄泻。

(2)心烦。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展肌→短屈肌→长屈肌腱。浅层布有隐神经的足内缘支,足背静脉弓的属支。深层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

穴位定位

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图6-2-2)。

公孙穴位置图解

古代文献

《甲乙经》:“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公孙及井俞。”

《医宗金鉴》:“公孙穴,主治痰壅胸膈,肠风下血,积块及妇人气蛊等证。”《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标幽赋》:“脾冷(一作‘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出处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

以上内容就是人体穴位-公孙穴的穴位图解及功效相关知识,相信大家已经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文内容摘自《经络腧穴学》,如有记录不全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