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医药传统和智慧,是中医药学的珍贵宝藏。本文将介绍“狗肉”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独特魅力。
名称
狗肉
类别
食材
别名
狗肉
出处
《别录》 出自《名医别录》。
1.陶弘景:白狗乌狗入药用,黄狗肉大补,牝不及牡。春月目赤鼻燥,欲狂捌,不宜食。
2.《本草纲目》:狗类甚多,其用有三,田大长喙善猎,吠犬短嚎善守,食犬体肥供撰。凡本草所用皆食犬也。狗脂并脂,治手足皴皱,入面脂,去GANZHEN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为深红色;有光泽,质地富有弹性,具有狗肉腥膻味。
图片

药性
温、毒、平
味道
咸、酸
归经
胃、肾、脾
功效
补肺气、温肾助阳、温肾壮阳、补虚劳、厚肠胃、强腰膝、暖腰膝、补中益气、填精髓、收敛、暖胃、填精、补血、补脾、补胃、壮阳、固肾、益气力
应用举例
①治脾胃冷弱,肠中积冷,胀满刺痛:肥狗肉半斤,以米、盐、豉等煮粥,频吃一、二顿。(《食医心镜》
②治气水鼓胀浮肿:狗肉一斤,细切,和米煮粥,空腹吃,作羹臛吃亦佳。(《食医心镜》)
③治虚寒疟疾:黄狗肉煮臛,入五味食之。(《纲目》)
④治痔漏:熟狗肉蘸蓝汁,空心食。(《世医得效方》)
用法
内服:煮食。 内服:煮食,适量。
注意事项
热病后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有当陆,勿食犬肉。"
②《纲目》:"热病后食之,杀人。"
③《本草经疏》:"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后尤为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④《本草备要》:"畏杏仁。恶蒜。" 阴虚内热、素多痰火及热病后者慎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狗肉”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