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茜

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医药智慧,是中医药学的瑰宝之一。本文将介绍“海茜”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探索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让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神奇魅力。

名称

海茜

类别

药材

别名

海草、海茜

来源

《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1)海茜 全体卷曲,常皱缩成团状,棕黑色,有的表面被白霜。叶状体较少而气囊较多。叶状体呈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气囊呈纺锤形或椭圆形,具长柄。质脆,但易吸潮呈韧性,用水浸湿后膨胀。气腥,味咸。

(2)灯笼茜 全体卷曲,皱缩成团状,棕黑色或棕黄色,有的表面被白霜。用水浸湿后甚少膨胀,不粘滑,韧性。枝细长。圆柱形,一般长约60cm,多分枝。藻体上部的叶状体狭披针形,下部的较宽大,边缘有锯齿,柄细。气囊在藻体中部至尾部稍多,呈球形或类球形,具细长囊柄。质脆,但易吸潮呈韧性。气腥,味咸。

(3)马尾茜 全体卷曲,皱缩成团状,棕黑色或棕褐色,有的表面被白霜。主枝长50-70cm,直径约5mm。上面生有多数短分枝,叶状体鳞片状或丝状。气囊很小,基部固着器扁平呈盘状。质柔韧,不易脆断。用水浸湿后略膨胀,有粘滑性。气腥,味咸。

(4)铜藻 全体卷曲,皱缩成团块状,棕黑色,枝圆柱状,有纵走的浅沟,枝下部带有刺状突起。叶状体基部边缘向中肋处深裂。气囊圆柱状,两端尖细。质脆,气腥,味咸。以干淡、无泥沙、不掺杂其他藻类者为佳。

显微鉴别 铜藻主干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椭圆形,内含载色体,外壁角质化,径向紧密排列。皮层细胞为椭圆形或类圆形,大细胞之间夹有小细胞,小细胞的大小为大细胞的1/3-1/5。接近表皮的皮层细胞含有载色体。髓部花瓣状,较大,细胞狭长且较小,有纵向排列的空隙。

铜藻叶状体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椭圆形,外壁被蜡质薄膜,纵向紧密排列。叶状体横切面中间部位比两侧稍厚,内有不规则的类多角形细胞。

鼠尾藻主干横切面:表皮细胞椭圆形,外壁角质化,内含大量载色体。皮层细胞类圆形,越往中心细胞渐小。髓部不明显。

图片

中药材海茜图片

药性

味道

归经

胃、肝、肾

功效

利水、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用法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注意事项

不宜与甘草同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海茜”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