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介绍“荭草实”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探寻中药材的神奇之处。
名称
荭草实
类别
药材
别名
东方蓼、天蓼、狗尾巴花、狼尾巴花、水荭子、荭草实、河蓼子、川蓼子、水红子、爆花子、水泻花、水红花子
出处
《滇南本草》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呈扁圆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质硬。气微,味淡。 性状鉴别 瘦果扁圆形,直径3-4mm,厚约1mm。表面棕黑色、棕黄色或红棕色,平滑,有光泽,两面微凹陷,中部略有纵向隆起,先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黄色点状果柄痕,有的残留灰白色膜质花被。质坚硬。除去果皮,可见一粒扁圆形种子,外面包被有浅棕色膜质种皮,先端有浅棕色突起的珠孔,基部有一圆形种脐,胚乳白色,粉质,胚细小,弯曲,位于胚乳的周围。气微,味微辛。
以粒大、饱满、色棕黑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灰棕色。①淀粉粒类圆形,偶见多角形,直径2-25μm,脐点点状,隐约同见;复粒由数十至数百单粒聚合成团块状。②外果皮栅状细胞1列,长136-187μm,直径约17μm,外壁及侧壁不规则增厚;顶面观呈多角形壁厚约7μm,棕色。③种皮内表皮角质层碎片长条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多巨卷,常带有壁呈波形或不规则长方形的种皮细胞。此外,可见脂肪油滴,具有六角形雕纹的花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图片
药性
平、寒、无毒
味道
咸、辛、苦、甘
归经
肝、胃、脾
功效
健脾利湿、明目、散血、消积、消疮、清肺化痰、清热解毒、清热、活血、消积止痛、破积、透疹、破血、降气、通便、止痛、益气
应用举例
①治腹中痞积:水红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摊贴,仍以酒调膏服。忌荤腥油腻。(《保寿堂经验方》)
②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红花子五钱,大腹皮四钱,黑丑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脾肿大,肚子胀:水红花子一斤,水煎熬膏。每次一汤匙,一日二次,黄酒或开水送服。并用水红花子膏摊布上,外贴患部,每天换药一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瘰疬,破者亦治:水荭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二钱,日三服,食后夜卧各一服。(《本草衍义》) 治瘰疬方《本草衍义》:治瘰疬;贴痞膏《医部全录》:消症散积;
用法
15~30g。外用适量,熬膏敷患处。 内服:煎汤,2~3钱(大剂1两);研末、熬膏域浸酒。外用:熬膏或捣烂敷。 内服:煎汤,3-10g;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适量,熬膏;或捣烂外敷。
注意事项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着忌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荭草实”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