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的天然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本文将介绍“红木香”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让大家深入探索中医药学的奥秘之处。
名称
红木香
类别
药材
别名
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内风消、土木香、内红消、浙江紫荆皮、广福藤、冷饭包、大活血、小血藤、大红袍、小钻、钻骨风、紫金藤、香藤根、过山龙、红木香
出处
《纲目拾遗》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红木香,立夏后生苗,枝茎蔓延,叶类桂略尖而软,叶蒂红色,咀之微香,有滑涎。根入土。入药用须以水洗净,去外粗皮,取内皮色红者用之。入口气味辛香而凉沁如龙脑。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干燥根粗1.5~2.3厘米,略弯曲,间有分枝及细根,外皮紫褐色,有纵沟纹及横裂隙。质硬;断面根皮厚达木部直径的1/3,木部赤褐色,周边可见导管小点。气香,味苦。干燥的根皮,为卷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一,厚约1~4毫米。外表面栓皮大都脱落而露出紫色内皮。内表面暗棕色至灰棕色;质坚而脆。以干燥、条匀、质坚实、外皮紫褐色者为佳。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常不规则弯曲,长10-50cm或更长,直径10-50cm或更长,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棕紫色,略粗糙,有细纵皱纹及横裂沟,并有残断支根和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宽厚,棕色,木部浅棕色,密布导管小孔。气微香而特异,味苦、辛。根皮为卷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厚1-4mm。外表面栓皮大都脱落而露出紫色内皮。内表面暗棕色至灰棕色,皮。内表面暗棕色至灰棕色,质坚而脆。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柱层细胞深棕色或棕紫色。皮层散生分泌细胞和嵌晶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散在;韧皮纤维众多,靠外侧多单个散在,近形成层处多2-4个成束,单个纤维和纤维束四周纤维的外壁嵌有多数小方晶,形成嵌晶纤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直径40-80-200μm;木射线宽1-3列细胞,大多充满棕黑色块。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图片
炮制
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1.净制:取原材料,去净残茎,细根及泥土,晒干,或剥取根皮晒干。
2.切制: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药性
温
味道
辛、苦、香、微甘
归经
胃、肝、脾
功效
止痛、行血、活血、消胀、行气、通络、痛经、祛风、驱蛔、理气、理气止痛、散瘀止痛、活血消肿
应用举例
①治冷滞腹痛:南五味子根一两。水煎成半碗,温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蛔虫病:盘柱南五味子根皮晒干(忌用火烘、火炒。陈久者失效),研极细末。一日服三次,每次三至八分,饭前空腹以温开水送服。
③治跌打损伤:盘柱南五味子根二两,百合金根皮一两。研极细末,每次一钱,以温甜酒或白糖水调服。一日一次。外用酒调敷伤处。
④治无名肿毒:盘柱南五味子根皮,研成极细末。阴症或半阴半阳症,可用带皮的生姜煎浓汁,调敷;阳症,可用薄荷叶泡水,调敷。(②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⑤治雷头风肿痛:紫金皮、独活、赤芍、白芷、菖蒲、葱头。煎浓如膏调敷。(《纲目拾遗》)
⑥治外伤出血:紫金皮晒干研粉。用鸡蛋清调敷。(《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用法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3~5分。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1~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孕妇慎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红木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