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蕊

中医资料合集,免费下载

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精华,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介绍“槐蕊”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魅力所在。

名称

槐蕊

类别

药食同源

别名

金药树、护房树、豆槐、槐米、槐蕊、槐花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性状

槐花:本品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无臭,味微苦。

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无臭,味微苦涩。 ①槐花

干燥花朵,花瓣多数散落,完整的花呈飞鸟状,直径约1.5厘米,花瓣5枚,黄色或淡棕色,皱缩、卷曲。基部萼筒黄绿色,先端5浅裂。雄蕊淡黄色,须状,有时弯曲。子房膨大。质轻,气弱,味微苦。以色黄白、整齐、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②槐米

又名:槐花米(《医方易简》)。系干燥的花蕾,呈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5毫米,宽1.5~2毫米。外表黄褐色或黄绿色,稍皱缩,下部为钟状花萼,先端具不甚明显的5齿裂,有时有短柄,上部为未开放的花冠,大小不一,花萼和花冠的外面均疏生白色短柔毛。质松脆。气弱,味微苦。以花蕾足壮、花萼色绿而厚、无枝梗者为佳。

图片

中药材槐蕊图片

炮制

槐花:除去杂质及灰屑。

炒槐花:取净槐花,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深黄色。

槐花炭:取净槐花,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褐色。 槐花炭:将净槐花入锅内,炒至焦黑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晾干。

药性

寒、平、无毒

味道

苦、咸、涩

归经

大肠、肝、肺、心

功效

凉血、止血、泻心、清热、清肝火、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应用举例

①治大肠下血:槐花、荆芥穗等分。为末,酒服一钱匕。(《经验方》)

②治脏毒,酒病,便血:槐花(半两炒,半两生),山栀子一两(去皮,炒)。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食前服。(《经验良方》槐花散)

③治暴热下血:生猪脏一条,洗净,控干,以炒槐花末填满扎定,米醋炒,锅内煮烂,擂,丸弹子大,日干。每服一丸,空心,当归煎酒化下。(《永类钤方》)

④治诸痔出血:槐花二两,地榆、苍术各一两五钱,甘草一两。俱微炒,研为细末,每早晚各食前服二钱。气痔(因劳损中气而出血者)人参汤调服;酒痔(因酒积毒过多而出血者)陈皮、干葛汤调服;虫痔(因痒而内有虫动出血者)乌梅汤调服;脉痔(因劳动有伤,痔窍血出远射如线者)阿胶汤调服。(《杜氏家抄方》)

⑤治小便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箧中秘宝方》)

⑥治血淋:槐花烧过,去火毒,杵为末。每服一钱,水酒送下。(《滇南本草》)

⑦治血崩:陈槐花一两,百草霜半两。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调下;若昏愦不省人事,则烧红秤锤淬酒下。(《良朋汇集》槐花散)

⑧治白带不止:槐花(炒)、牡蛎(煅)等分。为末。每酒服三钱,取效。(《摘元方》)

⑨治衄血不止: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为末,吹鼻。(《世医得效方》)

⑩治吐血不止:槐花不拘多少。火烧存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三钱匕,温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槐香散)

⑾治舌出血不止,名曰舌衄:槐花,晒干研末,敷舌上,或火炒,出火毒,为末敷。(《奇效良方,,槐花敢)

⑿治赤白痢疾:槐花(微炒)三钱,白芍药(炒)二钱,枳壳(麸炒)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⒀治疔疮肿毒,一切痈疽发背,不问已成未成,但焮痛者皆治:槐花(微炒)、核桃仁二两,无灰酒一钟。煎千余沸,热服。(《医方摘要》)

⒁治疮疡:槐花二合,金银花五钱。酒二碗煎服之,取汗。(《医学启蒙》槐花金银花酒)

⒂治杨梅疮,棉花疮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经久难愈者:槐花蕊(拣净,不必炒),每食前清酒吞下三钱许,早中晚每日三服。如不能饮酒,滚水盐汤俱可送下。(《景岳全书》)

⒃治中风失音: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世医得效方》)

用法

5~9g。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撒。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槐蕊”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