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狲竹

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将介绍“猢狲竹”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独特魅力。

名称

猢狲竹

类别

药材

别名

号筒梗、三钱三、泡通珠、博落筒、落回、号筒草、勃勒回、号简秆、号筒青、滚地龙、山号筒、山麻骨、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山火筒、山梧桐、通大海、边天蒿、通天大黄、土霸王、号桐树、号筒杆、山号简、翻牛白、狮子爪、喇叭简、吹火简、蛇罗麻、野麻秆、哈哈简、菠萝简、博落回

出处

《本草拾遗》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博落回,生江南山谷。茎叶如萆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博落回。折之有黄汁,药人立死,不可入口也。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1)博落回 根及根茎肥壮。茎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白粉,易折断,新鲜时断面有黄色乳汁流出。单叶互生,有柄,柄基部略抱茎;叶片广卵形或近圆形,长13-30cm,宽12-25cm,7-9掌状浅裂,裂片边缘波状或具波状牙齿。花序圆锥状。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而扁平,下垂。种子4-6粒。

(2)小果博落回 与博落回相似,但蒴果近圆形;种子1粒。

图片

中药材猢狲竹图片

药性

大毒、寒

味道

辛、苦、涩

归经

胃、心、肝

功效

杀虫、消肿、解毒、祛风解毒、行气、止痛、散瘀、祛风、散瘀消肿

应用举例

①治恶疮,瘿根,赘瘤,息肉,白癜风,蛊毒,溪毒,已上(’上’一作’生’)疮瘘者:博落回、百丈青、鸡桑灰等分。为末敷。(《本草拾遗》)

②治指疔:㈠博落回根皮、倒地拱根等分。加食盐少许,同浓茶汁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㈡号桐树(连梗带叶)一把,水煎熏洗约十五分钟,再将煎过的叶子贴患指,日二至三次。早期发炎者,如此反复熏洗,外贴三至六次愈。如已化脓,则须切开排脓,不适宜本药。(《江西医药》(7):371,1966)

③治臁疮:博落回全草,烧存性,研极细末,撒于疮口内,或用麻油凋搽,或同生猪油捣和成膏敷贴。(《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下肢溃疡:㈠博落回煎水洗;另用叶二张,中夹白糖,放锅内蒸几分钟,取出贴患部,每日换一次。㈡博落回(鲜根)两斤,煎浓汁,调蜡烛油涂疮口周围,外用纱布包扎。

⑤治中耳炎:博落回同白酒研末,澄清后用灯芯洒滴耳内。

⑥治黄癣(癞痢):先剃发,再用博落回二两,明矾一两,煎水洗,每日一次,共七天。

⑦治水、火烫伤:博落回根研末,棉花子油调搽。(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蜈蚣、黄蜂咬伤:取新鲜博落回茎,折断,有黄色汁液流出,以汁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用法

外用适量。 外用:捣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不作内服。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本品有毒,禁内服。口服易引起中毒,轻者出现口渴、头晕、恶心、呕吐、胃烧灼感及四肢麻木、乏力;重者出现烦躁、嗜唾、昏迷、精神异常、心律失常而死亡。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猢狲竹”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