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金粟兰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医学智慧。本文将介绍“接骨金粟兰”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名称

接骨金粟兰

类别

药材

别名

接骨金粟兰、九节茶、九节花、九节风、竹节茶、接骨莲、接骨莲、观音茶、接骨木、驳节茶、鸭脚节、山牛膝、珍珠兰、九节草、野靛、学士茶、接骨丹、接骨草、铜脚灵仙、九节兰、节骨茶、竹茶、肿节风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长50~120cm。根茎较粗大,密生细根。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3~1.3cm;表面暗绿色至暗褐色,有明显细纵纹,散有纵向皮孔,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cm,宽3~6cm;表面绿色、绿褐色至棕褐色或棕红色,光滑;边缘有粗锯齿,齿尖腺体黑褐色,叶柄长约1cm;近革质。穗状花序顶生,常分枝。气微香,味微辛。 性状鉴别 全株长 40-150cm。主根粗短,直径l-2cm,支根甚多,长而坚韧。茎圆柱形,直径约0.5cm,多分枝,节部膨大;表面深绿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粗茎有稀疏分布的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谈棕色,边缘纤维状,中央具棕色疏松的髓或中空。叶对生,叶柄长0.5-1cm,软硬,基部合生抱茎;叶片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表面光滑,上面棕色或灰绿色,下面色较淡,边缘具粗锯齿,齿尖有黑褐色腺体,叶脉在两面均隆起。枝端常有棕色的穗状花序,多分校。气微香,味微辛。以茎、叶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外侧有2-3列厚角细胞,内侧为7-10列薄壁细胞,有少数油细胞和含鞣质细胞散在;石细胞单个或成群,多边形至类圆形,纹孔明显。韧皮部外侧纤维束呈新月形,壁厚,木化,每束纤维两侧常有1-4个切向延长的大形厚壁细胞;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多为管胞,径向排列。初生射线宽4-5列细胞,次生射线宽1-2列细胞。髓大,有少数鞣质细胞散在,有时可见大形石细胞单个或成群存在;老茎髓部中心常中空。

叶横切面:表皮外被厚用质层,下表皮可见气孔。栅栏组织细胞1列,细胞短小,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有少数油细胞散在。主脉向上方略隆起,向下方突出,上下表皮内侧有l-2列厚角细胞;维管束1-2个,外韧型,其内、外侧均有发达的纤维群,纤维壁厚,木化;石细胞不规则多角形,单个或成群分布于薄壁组织中。

图片

中药材接骨金粟兰图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药性

平、微温

味道

辛、苦

归经

心、肝

功效

祛风通络、痛经、消斑、活血、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活血散结、抗菌消炎

用法

9~30g。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接骨金粟兰”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