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介绍“粳粟米”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探寻中药材的神奇之处。
名称
粳粟米
类别
食材
别名
白米、大米、硬米、粳粟米、稻米、硬米、粳米
出处
《别录》 出自《名医别录》;1.《药性裁成》:粳米造饭, 用荷叶煮汤者宽中,芥菜叶者豁痰,紫苏叶者行气解肌,薄荷叶者清热,淡竹叶者避暑。造粥则白粥之外,入茯苓酪者清上实下,薯蓣粉者理胃,花椒汁者辟LAN瘴,姜、葱、鼓汁者发汗,与夫古方羊肾、猪肾之类无非药力也。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呈扁椭圆形,长3-4mm,宽2-3mm。一端圆钝;另端有胚脱落而稍歪斜。表面浅白色,半透明,光滑。质坚硬,断面粉性。气微,味甘。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类白色。单粒淀粉圆球形,4-12边形,直径2-4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复粒淀粉由2-8(-30)个分粒组成。
图片
药性
平、凉、无毒
味道
甘、苦、辛
归经
胃、脾、肺
功效
益气、止泄、除烦渴、止泻痢、补气健脾、温中和胃、健脾和胃、利小便、壮筋骨、补中益气、明目、壮骨、温中、泻下、益胃、长肌、生津、除湿、止烦渴
应用举例
①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竹沥饮)
②治赤痢热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普济方》)
③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早白米粉扑之。(《圣济总录》)
用法
0.3~1两。 内服:煎汤。 内服:煎汤,9-30g;或水研取汁。
注意事项
《纲目》:"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食疗本草》:“新熟者动气,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品店之,令人卒心痛;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粳粟米”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