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宝贵的遗产。本文将介绍“橘筋”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让大家全面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名称
橘筋
类别
药材
别名
橘丝、橘筋、橘瓤上筋膜、橘瓤上丝、橘络
出处
《本草求原》 出自《本草求原》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①凤尾橘络
呈长条形的网络状。多为淡黄白色,陈久则变成棕黄色。上端与蒂相连,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每束长约6~10厘米,宽约0.5~1厘米。蒂呈圆形帽状,十余束或更多压紧为长方形块状。质轻虚而软,干后质脆易断。气香,味微苦。以整齐、均匀、络长不碎断、色黄者为佳。
②金丝橘络
呈不整齐的松散团状,又如乱丝,长短不一,与蒂相混合,其余与凤尾橘络相同。
③铲络
筋络多疏散碎断,并连带少量橘白,呈白色片状小块,有时夹杂橘蒂及少量内瓤碎皮。以凤尾橘络品质最佳,铲络品质最差。 性状鉴别 (l)凤尾橘络呈长条形而松散的网络状,上端与蒂相连,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蒂呈圆形帽状。多为淡黄白色,陈久则变成棕黄色。每束长6-10cm,宽0.5-1cm。10余束或更多压紧为长方形块状。质轻而软,干后质脆易断。气香,味微苦。以整齐、均匀、络长不碎断,色黄者为佳。
(2)金丝橘络呈不整齐的松散状,又如乱丝,长短不一,与蒂相混连。其余与凤尾橘络相同。
(3)铲络筋络多疏散碎断,并连带少量橘白,呈白色片状小块,有时夹带橘蒂及少量肉瓤碎片。均以筋络多、蒂及橘白少者为佳。
图片
炮制
拣去杂质,摘除橘蒂,用水喷润后撕开,晒干。 拣去杂质,摘除橘蒂,用水喷润后撕开,晒干。
药性
平、寒、无毒
味道
苦、甘
归经
肝、脾
功效
化痰、通络、理气、通经络、和血、活血、化痰通络
用法
1~2钱。 内服:煎汤,0.8~1.5钱。 内服:煎汤,2.5-4.5g。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橘筋”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