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散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医学智慧。本文将介绍“苦味散”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名称

苦味散

类别

药材

别名

小白蜡、苦味散、苦丁茶、苦丁茶、苦茶叶

出处

《贵州民间方药集》 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多破碎,部分数片粘合,呈绿褐色、茶褐色或棕褐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上面平滑光亮,下面主脉突起;叶柄长0.3-1.2cm。

革质,质脆。微具焦糖气,味苦、甜。

图片

中药材苦味散图片

药性

味道

苦、微甘

归经

功效

解毒、利尿、解热、清热、清火、清肝火、解热毒

应用举例

①治火眼初起:苦茶叶五、六斤,熬浓汁过滤,再继续熬成膏,摊纸上,做成膏药,外贴两眼,每晚一次,贴三、四次。又治一切无名肿毒,湿疮烂疡,膏布摊外贴。又治小儿口中发热腐烂,膏调温开水,日服三次,并治腹中热痛。

②治热牙匿:苦茶叶捣烂后,放牙缝中。

③治乳痈已溃烂,流黄水者:苦茶叶、糯叶各一两,晒干研末,另用苦茶叶煎水洗,又用此药水调药末,外敷患处,但须留头,一日一换。

④治汤火伤已化脓:苦茶叶焙干为末,先以苦茶叶煎水先净伤处,再上此药。(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用法

内服:熬膏。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内服:煎汤,10~15g;代茶饮;熬膏。外用:适量,熬膏贴、煎水洗、研未撤或调敷。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苦味散”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