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公

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的天然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本文将介绍“苦斋公”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让大家深入探索中医药学的奥秘之处。

名称

苦斋公

类别

食材

别名

鹿肠、鹿首、马草、泽败、鹿酱、酸益、苦菜、苦蘵、野苦菜、苦猪菜、苦斋公、豆豉草、豆渣草、白苦爹、苦苴、败酱草、豆豇草、观音菜、苦叶菜、萌菜、女郎花、败酱

出处

《本经》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吴普本草》:败酱,似桔梗,其臭如败豆酱。

2.《名医别录》:败酱,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晒干。

3.陶弘景:败酱,出近道,叶似豨莶,根形似茈胡。

4.《唐本草》:败酱,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白花败酱的干燥全株,长短不等;根茎有节,上生须状细根。茎圆柱形,外表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向纹理,被有粗毛。质脆,易拆断,断面中空,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或已脱落。全株有陈腐的豆酱气,味苦。以干燥、叶多、气浓、无泥沙杂草者为佳。 性状鉴别 (1)黄花败酱 全体常折迭成束。要命茎圆柱形,弯曲,长5-15cm,直径2-5mm,顶端粗达9mm;表面有栓皮,易脱落,紫棕色或暗棕色,节疏密不等,节上有芽痕及根痕;断面纤维性,中央具棕色“木心”。根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长达10cm,直径1-4mm;表面有纵纹,断面黄白色。茎圆柱形,直径2-8mm;表面黄绿以或共同棕色,具纵棱及细纹理,有倒生粗毛。茎生叶多卷缩或破碎,两面疏被白毛,完整呈多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5-11,边缘有锯齿;茎上部叶较小,常3裂。有限公司枝端有花序或果序;小花黄色。瘦果长椭圆形,无膜质翅状苞片。气特异,味微苦。

(2)白花败酱 根茎短,长约至10cm,有的具细长的匍匐茎,断面无棕色“木心”;茎光滑,直径可达1.1cm,完整叶卵形或长椭圆形,不裂或基部具1对小裂片;花白色;苞片膜质,多具2条主脉。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1)黄花败酱 落皮层可见,厚壁细胞壁木化,断续排列成环。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窗,有裂隙。韧皮部细胞小,壁薄。束间形成层有时一明显。木质部宽广,中部有10余列薄壁细胞线成的环带,细胞排列整齐,内侧或全部五带细胞栓化,含少数簇晶;环带外侧导管2-3成群散在,内侧导管单个散在或2-4成群径向排列,胞腔常含黄棕以物;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髓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老的根茎髓部常成空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白花败酱 木质部中无薄壁细胞环带;髓部大;本吕薄壁细胞不含淀粉粒,草酸钙簇晶少见。

图片

中药材苦斋公图片

炮制

败酱草炭:取败酱草,置锅内,用中火炒至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药性

微寒、平、无毒

味道

苦、辛、咸、甘

归经

肝、大肠、胃、心包、肾

功效

痈肿、排脓、清热解毒、催生、活血、排脓破瘀

应用举例

①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②治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

③治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当归各八分,芎藭、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葱。(《广济方》)

④治产后腹痛如锥刺者: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⑤治赤眼、障痛并胬肉攀睛:败酱一握,荆芥、草决明、木贼草各二钱,白蒺藜一钱五分。水煎服。(《硕虎斋省医语》)

⑥治痈疽肿毒,无论已溃未溃:鲜败酱草四两,地瓜酒四两。开水适量冲炖服。将渣捣烂,冬蜜调敷患处。

⑦治吐血:败酱草煎汤服。

⑧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二两,冰糖五钱。开水炖服。

⑨治蛇咬:败酱草半斤,煎汤顿服。另用鲜败酱草杵细外敷。(⑥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用法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注意事项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苦斋公”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