搂接草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医学智慧。本文将介绍“搂接草”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名称

搂接草

类别

药材

别名

节节草、接续草、马草、笔头菜、公母草、搂接草、空心草、马蜂草、猪鬃草、黄蚂草、接骨草、寸姑草、笔头草、土木贼、问荆

出处

《本草拾遗》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性状

干燥全草,长约30厘米,外形与生长时相近,但多于缩,或枝节脱落。茎略扁圆形或圆形,浅绿色,有纵纹,节间长,每节上有退化的鳞片叶,呈鞘状,先端有齿裂,硬膜质。小枝干生,梢部渐细。基部有时带有部分的根,作黑褐色。以干燥、色绿、不带根及杂质者为佳。 1.性状鉴别 全草长约30cm,多干缩,或枝节脱落。茎略扁圆形或圆形,浅绿色,有细纵沟,节间长,每节有退化的鳞片叶,鞘状,先端齿裂,硬膜质。小枝轮生,梢部渐细。基部有时带有部分的根,呈黑褐色。气微,味稍苦涩。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节间,直径1590μm):断面呈深凹凸波状。表皮细胞1列,壁增厚,外壁有突起的硅质块,棱槽处有气孔。表皮内侧厚壁细胞不成环,仅于棱槽处有2-3列薄壁细胞,棱脊处有数十个纤维组成的纤维束,未伸入皮层。皮层细胞多列,最外侧细胞在棱脊纤维束内侧为栅状,长69-166μm,在棱槽厚壁细胞内侧为类圆形;皮层内侧细胞均为类圆形,相对棱槽处有大型空腔(即槽腔、皮腔),径向长117-183μm,切向长159-197μm;内皮层细胞1列,位于维管束外侧,微呈波状,维管束与棱脊相对,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位于两侧,分别有管胞2-5个,中间为韧皮部,较宽广,内侧有一明显空腔(即脊腔,维管束腔),径向长38-52μm,切向长69-97μm。中央髓腔小,直径仅170μm,边缘细胞破碎不正齐。

茎表皮表面观:表皮细胞长方形,直径24-31μm,壁厚,呈微波状弯曲,壁孔小,不明显,可见硅质块。气孔不内陷,常2-5个横向相连,长圆形,纵向长59-76μm,横向长52-66μm。保卫细胞内壁具多数横向平行的条状增厚的纹理。

图片

中药材搂接草图片

药性

无毒、平、凉

味道

苦、涩、甘

归经

胃、肝、肺

功效

利尿、止血、止咳、清热、消肿、凉血、明目、清热利尿

应用举例

①治咳嗽气急:问荆二钱,地骷髅七钱。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②治急淋:鲜问荆一两,冰糖为引。水煎服。

③治腰痛:鲜问荆二两,豆腐二块。水煎服。

④治刀伤:问荆烧灰存性,撒伤口。

⑤治跌打损伤:骨整复后,鲜问荆一握,加红糖捣烂外敷。(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用法

2~3钱。 内服:煎汤,1~3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搂接草”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