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尾

中药材承载着千年医学智慧,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鹿尾”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领略中药材的博大精深。

名称

鹿尾

类别

药材

别名

鹿尾

出处

《青海药材》 出自《青海药材》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干燥的鹿尾,形状粗短,略呈圆柱形,先端钝圆,基部稍宽,割断面不规则。带毛者长约15厘米,外有棕黄色毛,并带有一部分白毛;不带毛者较短,外面紫红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泽,常带有少数皱沟。质坚硬,气微腥。以粗壮、黑亮、不带毛。完整者为佳。一般以马鹿尾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采用。 性状鉴别(1)马鹿尾呈钝圆形似猪舌状。雌鹿尾体形粗短,尾头较钝圆;雄鹿尾体形较细长,尾头较尖。毛马鹿尾长15-20cm,基部稍扁宽,割断面不平整,背面有棕黄色长毛,杂夹少许由毛;腹面为淡黄色短毛,具尾骨。光马鹿尾较短,长13-15cm,基部稍扁宽,割断面通常缝合,边缘肥厚,背面隆起,腹面凹陷。表面紫红色呈紫黑色,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间有纵沟。质坚硬,断面肉厚。气微,味咸。

(2)梅花鹿尾较马鹿尾狭长而薄小。带毛者多数具有背线延续的黑线,黑线逐渐变宽至3.5-4.5cm;尾的边缘有白色长毛;腹面育稀疏的白毛,露肤。少数鹿尾不具黑线。不带毛者稍短。基部略扁宽,割断面缝合,尾尖略向下弯,呈紫红色或紫黑色,表面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具纵向皱沟。质坚硬,气腥,味咸。

一般以马鹿尾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采用。以身于,无霉烂腐臭、无虫蛀者为合格;以肥短粗壮者为佳。

图片

中药材鹿尾图片

炮制

洗净,切片,焙干。 洗净,切片,焙干。

药性

温、无毒

味道

咸、甘

归经

肝、肾

功效

益肾、益精气、暖腰膝、补肾阳

用法

2~3钱,多入丸剂服。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剂。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

注意事项

阳盛有热者忌服。 阳盛有热者禁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鹿尾”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