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绿盐”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精髓所在。
名称
绿盐
类别
药材
别名
石绿、盐绿、盐绿、绿盐
出处
《唐本草》 1.《唐本草》:绿盐,云以光明盐、硇砂、赤铜屑酿之为块,绿色。真者出焉耆,水中取之。状若扁青、空青。为眼药之要。
2.《海药本草》:按《古今录》云,盐绿,波斯国在石上生。方家少见用也。按舶上将来为之石绿,装色久而不变。以铜醋造者,不堪入药,色亦不久。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块状或柱状。绿色;条痕绿至淡绿色。金刚石光泽或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体较重,质硬脆,断面贝壳状。气无,味微咸。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为针状绿色雏晶。具多色性,Ng绿色,Np近无色,平行消光;正延性。
图片

药性
平、毒
味道
咸、辛、苦、涩
归经
肝
功效
明目
应用举例
①治目昏暗赤涩泪多出:盐绿一分,蕤仁一两(汤浸,去赤皮)。上药一处热研,入好酥一分,更研令匀。每夜卧时,取麻子大点之。(《圣惠方》)
②治齿漏疳,虫蚀齿疼痛,出脓水不绝:盐绿、麝香(细研)、黄连(去须)各一分,石胆一钱。上药同于乳钵内细研为散。每用一字,掺于湿纸片上贴之,日二、三度。忽患口疮者,绵裹半钱,含。(《圣惠方》盐绿散)
用法
外用:研细点眼。 外用:适量,研细配膏,点眼或外贴;或制成稀溶液作冲洗剂,亦可外掺。
注意事项
不宜内服。 不宜内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绿盐”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