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藤

中药材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效果备受瞩目。本文将介绍“马兜铃藤”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名称

马兜铃藤

类别

药材

别名

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马兜铃藤、青木香藤、长痧藤、香藤、臭拉秧子、痒辣菜、天仙藤

出处

《本草图经》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状

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褐色,有纵棱及节,节间不等长;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三角状狭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或淡黄褐色,基生叶脉明显,叶柄细长。气清香,味淡。 干燥茎细长而扭曲,涉黄褐色或青褐色,质韧,表面有纵沟纹。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呈三角状狭卵形,暗绿色,无毛,基部心脏形,两侧耳状,具3条明显的掌状脉,叶柄细长而扭曲。茎的横断面,皮部与中柱部常脱离,并有数个黄色椭圆形的维管束,髓部白色,中央呈裂隙状。气清香,味淡。以青绿色、茎细带叶者为佳。

除上述品种外,同属植物北马兜铃的茎叶,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 性状鉴别 马兜铃茎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录色或黄褐色,有棱脊及节,节间长短不等;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不不等的维管束。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片叶三角状狭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或淡黄色,基生脉明显;叶柄细长。气清香,微淡。以茎细带叶、色青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马兜铃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中柱鞘纤维6-10余,连接成环,外侧纤维壁厚,内侧逐渐变薄。维管束数个,大小不等。形成层成环。导管类圆形,直径10-170μm。中央有髓。

图片

中药材马兜铃藤图片

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 拣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切段晒干。 拣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切段晒干。

药性

温、无毒

味道

归经

肝、脾、肾

功效

行气活血、行气、利水消肿、利湿、利尿、止痛、发汗、疏肝、化湿、解毒、通经、活血、凉血活血、活血止痛

应用举例

①治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气腹痛:天仙藤五两。炒焦,为细末。每服二钱。腹痛,炒生姜、小便和酒调下;血气,温酒调服。(《普济方》天仙藤散)

②治疝气作痛:天仙藤一两,好酒一碗,煮至半碗服之。(《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症瘕积聚及奔豚疝气:天仙藤一两(炒),乳香、没药、玄胡索(醋炒)、吴萸、干姜各二钱,小茴香五钱。共为末,每服三钱,好酒调服。(《本草汇言》)

④治妇人有水气而成胎,以致两腿足浮肿: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甘草、乌药(软白者、辣者,良)各五分。为末,上每服五钱,生姜、木瓜、苏叶各三片,水煎,日三服。(《妇人良方》天仙藤散)

⑤治痰注臂痛: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三钱;片姜黄六钱,半夏(制)半两。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间下千金五苓丸。(《仁斋直指方》天仙散)

⑥治乳腺炎:鲜天仙藤适量。揉软外敷,每日换药一次。(《江西草药》)

⑦治毒蛇毒虫咬伤,痔疮肿痛:天仙藤鲜品捣烂敷患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用法

4.5~9g。 内服:煎汤,1.5~3钱;或作散剂。外用:煎水洗或捣烂敷。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1.5~3钱。

注意事项

体虚者慎服。

①《本草汇言》:"诸病属虚损者勿用。"

②《得配本草》:"气血虚者禁用。" 体虚者慎服。

1.《本草汇言》:诸病属虚损者勿用。

2.《得配本草》:气血虚者禁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马兜铃藤”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