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飞扬

中药材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介绍“毛飞扬”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探寻中药材的神奇之处。

名称

毛飞扬

类别

药材

别名

大飞羊、飞扬、神仙对坐草、节节花、大号乳仔草、蚝刈草、猫仔癀、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白乳草、过路蜈蚣、蚂蚁草、天泡草、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假奶子草、癣药草、奶母草、神仙对座草、猫仔病、脚癣草、毛飞扬、大本乳仔草、乳仔草、红骨大本乳子草、催乳草、大奶浆草、大飞扬草

出处

《岭南采药录》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干燥带根全草,长15~30厘米。根细长弯曲;茎圆柱形,粗1~3毫来,稍屈曲,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浅纵皱及小疣点,节明显,被黄绿色粗毛;质坚脆易断,断面木质白色,中空;叶多卷缩,纸质易碎;叶腋有花序,花细小,极多,干缩,或带蒴果。气弱而特异。 性状鉴别 本品长15-50cm,地上部分被粗毛。根细长而弯曲,表面上黄色。老茎近圆柱形,嫩茎稍扁或具棱,直径1-3mm;表面土黄色至浅棕红色或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呈椭圆状卵形至近棱形,或破碎不完整;完整叶长1-4cm,宽0.7-1.6cm,灰绿色至褐绿色,先端急尖,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有3条较明显的叶脉。杯状聚伞花序密集呈头状,腋生。蒴果卵状三棱形。无臭,味淡微涩。以茎粗壮,叶多、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为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垂周壁略呈波状,下表皮细胞垂周劈波状弯曲,气孔较上表皮为多。上表皮气孔为不等式,偶见平轴式,下表皮为不定式及不等式,偶见平轴式。多细胞非腺毛上下表皮均有,长255-595-955μm,由4-8个细胞组成,顶端的2个细胞特别长,占全长的1/3-1/2(-2/3),基部宽30-50(-67)μm。表面具较粗的瘤状突起。基部周围有细胞(9)11-13(15)个。

叶横切面观:上下表皮细胞为长方形或类方形,外壁加厚,下表皮细胞的外壁凸起呈乳头状。栅栏组织细胞1列,贯穿于主脉。主脉维管束上侧有由1列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丰富叶绿体。无节分枝乳汁管分布在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间。

茎横切面:表皮为一层长方形细胞。在老茎中则为木栓层所代替,内面充满了棕色物质,有时可见由6-8列木栓细胞组成的皮孔。皮层由4-8列长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内含圆球形和卵形淀粉粒,皮层中有含红棕色内含物的细胞散在,在靠近维管柱的皮层中可见到密集的乳管排列成间断的环状。韧皮部狭窄,细胞小,排列紧密;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分布于木质部的内侧。髓细胞类圆形,大小不等,内含圆球形和卵形淀粉粒。

图片

中药材毛飞扬图片

炮制

净制:除去杂质;切制:除去杂质、切段、晒干。

药性

寒、烈、小毒

味道

酸、辛、苦

归经

肝、肺

功效

通乳、解毒、清热解毒、止痢、利尿、消痈、渗湿、止痒、清热、祛风止痒、利湿止痒

应用举例

①治赤白痢疾:大飞扬草五至八钱。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用开水炖服。

②治小便不通,淋血:鲜大飞扬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服,日服两次。

③治疔疮:大飞扬草鲜叶一握,加食盐、乌糖各少许,捣烂外敷。

④治肺痈:鲜大飞扬全草一握,捣烂,绞汁半盏,开水冲服。

⑤治乳痈:大飞扬全草二两和豆腐四两炖服;另取鲜草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加热水外敷。

⑥治小儿烂头疮,黄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飞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涤。

⑦治小儿疳积:大飞扬草一两,猪肝四两。炖服。(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带状疱疹: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末五分调匀,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⑨治脚癣:鲜飞扬草三两,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云南)

用法

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内服:煎汤,6-9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毛飞扬”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