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消

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医疗价值备受推崇。本文将介绍“毛消”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名称

毛消

类别

药材

别名

朴硝石、消石朴、海末、朴硝、盐消、皮消、水消、海皮硝、毛硝、朴消石、海皮消、毛消、朴消

出处

1.出自《神农本草经》2.陶弘景:朴硝,今出益州北部,故汶山郡西川、蚕陵二县界。生山崖上,色多青白,亦杂黑斑,俗人择取白软者以当消石。

3.《开宝本草》:今出益州,彼人来之,以水淋取汁,煎炼而成朴消也。亦名消石朴者,消即本体之名,石乃坚白之号,朴者即未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小块片粒状,灰白色或灰黄色,略透明,在阳光下可见多量灰屑等杂质。易结块、潮解。质脆,易碎裂。气无,味苦咸。

图片

中药材毛消图片

炮制

收集天然产芒硝,加热水溶解,过滤,滤液冷却,取初次析出的结晶;现多用天然硫酸钠,加热水溶解后过滤,滤液放冷后析出的结晶作朴消用。

药性

寒、无毒

味道

苦、咸、辛

归经

胃、大肠、肾、脾

功效

痈肿、除寒、泻热、润燥、消肿、养胃、软坚、消谷、排脓、清热、消肿毒、软坚散结、泻热润燥

应用举例

①治伤寒食毒,腹胀气急,大小便不通:朴消、大黄(锉,炒),芍药各一两,当归(切,焙)、木香各半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圣济总录》朴硝汤)

②治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大黄末半斤,朴消三两,蜜一斤。合于汤上煎,可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服之。(《补缺肘后方》)

③治胃热呕吐,手足心皆热者:朴消、栀子(炒黑)各等分。为末,滚水服一、二匙。(《经验广集》朴栀散)

④治妇人夙有积血,月水来时,腹中疞痛:朴消、当归(锉,微炒)、薏苡仁、川大黄(锉,微炒)各二两,代赭、牛膝(去苗)、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各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十丸。(《圣惠方》朴硝丸)

⑤治小儿赤眼:黄连二分,朴消一分(令干)。上二味,以妇人奶汁浸之点眼良。(《外台》)

⑥治赤眼肿痛:朴消置豆腐上蒸化,取汁收点。(《简便单方》)

⑦治喉痹:朴消一两。细细含咽汁。(《近效方》)

⑧治痈疽疮发,大小便秘涩不通:朴硝(研)、大黄(炒)、杏仁(研)、葶苈子(微炒)各二两。上四味,先以三味捣罗为细末,入朴消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煎黄耆汤下二十丸,以通利为度,末利再服。(《圣济总录》朴消丸)

⑨治风邪热毒,壅滞肌肉,荣卫不宣,蕴积成肿,血涩肤腠如丹之状,痛随气行,游无定处,邪毒攻冲,焮赤热痛:朴硝五两(别研),蛤粉、寒水石各三两,香白芷一两,脑子一钱(别研)。上为细末,和匀,每用新汲水调稀稠得所,鸡翎涂扫,不令药干。(《杨氏家藏方》如冰散)

⑩治热毒结成痔疾,肿胀热霜,坐卧不安:荆芥、薄荷、朴硝各一两,白矾二两。上件细切。每用一两,水五升,煎数沸,熏患处,通手淋洗。(《杨氏家藏方》朴硝汤)

⑾治痔疮:朴硝、五倍子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两,水三碗,同煎至三,四沸,淋渫。(《鸡蜂普济方》朴硝散) 1.治伤寒食毒,腹胀气急,大小便不通 朴消、大黄(锉,炒)、芍药各一两,当归(切,焙)、林香各半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圣济总录》朴消汤)2.治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 大黄末半斤,朴消三两,蜜一斤。合于汤上煎,可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服之。(《肘后方》)3.治胃热呕吐,手足心皆热者 朴消、栀子(炒黑)各等分。为末,滚水服一二匙。(《经验广集》朴栀散)4.治乳石发动烦闷及诸风热 川朴消(炼成者)半斤。上细研如粉。每服,以蜜水调下一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朴消散)5.治小儿赤眼 黄连二分,朴消(令干)一分。上二味,以妇人奶汁浸之,点眼。(《外台》引刘氏方)6.治赤眼肿痛 朴消置豆腐上蒸化,取汁收点。(《简便方》)7.治风眼赤烂 明净皮消一盏,水二碗煎化,露一夜,滤净澄清。朝夕洗目。(《纲目》引《杨诚经验方》)8.治喉痹 朴消一两。细细含咽汁。(《近效方》)9.治咽喉肿痛 朴消(别研)四两,甘草末(生)一两。上件研匀,每用半钱,干掺口中。如肿甚者,用竹筒子吹入喉内。(《杨氏家藏方》吹喉散)10.治咽喉口齿双蛾喉痹,命在须臾 用大黄泥钵一个,将西瓜一个照钵大小,松松装入钵内,将瓜切盖,以皮消装满瓜内,仍以瓜盖盖,竹签插定,再以一样大的黄泥钵一个合上,外用皮纸条和泥将缝封固,放阴处过数目,钵外即吐白霜,以鹅毛扫下收好,仍将钵存阴处,再吐再扫,以钵外无霜为度,收好。每用少许吹之。(《疡医大全》西瓜霜)11.治痈疽疮发,大小便秘涩不通 朴消(研)、大黄(炒)、杏仁(研)、葶苈子(微炒)各二两。上四味,先以三味捣罗为细末,入朴消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煎黄芪汤下二十丸,以通利为度,未利再服。(《圣济总录》朴消丸)12.治风邪热毒,壅滞肌肉,荣卫不宣,蕴积成肿,血涩肤腠如丹之状,痛随气行,游无定处,邪毒攻冲,焮赤热痛 朴消五两(别研),蛤粉、寒水石各三两,香白芷一两,脑子(别研)一钱。上为细末,和匀,每用新汲水调稀稠得所,鸡翎涂扫,不令药干。(《杨氏家藏方》如冰散)13.治疮疡焮肿作痛 大黄一两半,白及一两,朴消二两。上为末,用井水调搽,如干,再搽。(《证治准绳·疡医》揭毒散)14.治痔疮 朴消、五倍子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两,水三碗,同煎至三四沸,淋渫。(《鸡峰普济方》朴消散)15.治产后伤寒,恶习露不行,腹胀,烦闷欲死 朴消(生)、大黄(生)。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取桃仁去皮、尖及双仁者碎之,浓煎汤调下,以通为度。(《卫生家宝产科备要》)16.治时气头痛不止 川朴消二两。上捣细罗为散。用生油调涂于顶上。(《圣惠方》)。

用法

内服:溶入汤剂,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吹喉或水化罨敷、点眼。 内服:溶入汤剂,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吹喉或水化罨敷、点眼。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麦句姜。"

②《儒门事亲》:"畏三棱。"

③《晶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本草经疏》:"血涸津枯以致大肠燥结,阴虚精乏以致大热骨蒸,火炎于上以致头痛目昏,耳聋咽痛,吐血衄血,咳嗽痰塑,虚极类实等证,切戒勿施。" 脾胃虚寒及孕妇禁服。

1.《本草经集注》:畏麦句姜。

2.《儒门事亲》:畏三棱。

3.《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4.《本草经疏》:血涸津枯以致大肠燥结,阴虚精乏以致大热骨蒸,火炎于上以致头痛目昏,耳聋咽痛,吐血衄血,咳嗽痰壅,虚极类实等证,切戒勿施。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毛消”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