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麻子仁”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

名称

麻子仁

类别

药材

别名

大麻仁、火麻、线麻子、麻子、麻子仁、大麻子、白麻子、冬麻子、火麻子、萉、麻于仁、麻仁、冬麻子火麻子、黄麻仁、火麻仁

出处

《日用本草》 出自1.《日用本草》。

2.《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干燥果实呈扁卵圆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光滑,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棕色或黑色花纹,两侧各有1条浅色棱线。一端钝尖,另端有一果柄脱落的圆形凹点。外果皮菲薄,内果皮坚脆。绿色种皮常粘附在内果皮上,不易分离。胚乳灰白色,菲薄;子叶两片,肥厚,富油性。气微,味淡。以色黄、无皮壳、饱满者佳。 性状鉴别 果实呈扁卵圆形,长3-5mm,宽3-4mm。表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有细微的白色或棕色网纹,顶端略尖,基部有圆形的果柄痕,两侧有棱,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暗绿色,胚弯曲,被菲薄胚乳。子叶与胚根等长,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嚼后稍有麻千舌感。

以粒大、种仁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深棕色。①外果皮石细胞多成片,淡黄色。表面观呈不规则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有的分枝呈星状,直径13-54μm,壁厚3-11μm,长约90μn,外平周壁稍有纹理,层纹清晰,纹孔细密,胞腔大,有的含棕黄色物。断面观呈长方形,细胞界限不明显。②网状果皮细胞成片,黄棕色。细胞小,直径6-10μm,壁薄,波状弯曲。③内果皮石细胞成片,黄棕色或淡黄色。顶面观呈类圆形或类多角形,胞间层细波状弯曲,垂周壁甚厚,孔沟细密,与胞间层相连,胞腔明显。断面观呈栅状,长70-215μm,宽约至52d3μm,胞间层不规则弯曲,径向壁厚,近内壁渐薄,细胞界限不甚明显。④草酸钙簇晶多存在于皱缩的果皮薄壁细胞中,直径4-13μm。⑤种皮表皮细胞黄色或黄棕色,细胞界限不甚明显,壁薄,有类圆形间隙。⑥子叶细胞无色黄色,含脂肪油滴。

图片

中药材麻子仁图片

炮制

火麻仁:除去杂质及果皮。炒火麻仁:取净火麻仁,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有香气。 拣去杂质及残留外壳,取净仁。 拣去杂质及残留外壳,取净仁。

药性

平、寒、无毒

味道

甘、辛

归经

大肠、胃、脾、肺

功效

活血、利小便、润燥滑肠、润肠通便、利水通淋、通血脉、补虚劳、下乳、补中益气、破积、杀虫、滑肠、长肌、逐水、润肺、通淋、润燥、止呕、催生、下气

应用举例

①治伤寒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于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炙、熬,别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伤寒沦》麻子仁丸)

②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③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外台》)

④治产后郁冒多汗,便秘:紫苏子、大麻仁各半合,净洗,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喂之。此粥不惟产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人风秘,皆得力。(《本事方》麻子苏子粥)

⑤治大渴,日食数斗,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肘后方》)

③治五淋,小便赤少,茎中疼痛:冬麻子一升,杵研,滤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葱、椒及熟煮,空心服之。(《食医心镜》)

⑦治脚气肿渴:大麻子熬令香,和水研,取-大升,别以三大升水煮一大升赤小豆,取一升汁,即纳麻汁,更煎三、五拂,渴即饮之,冷热任取,饥时啖豆亦佳。(《外台》)

⑧治风水腹大,脐腰重痛,不可转动: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滤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着葱、椒、姜、豉,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⑨治骨髓风毒疼痛,不可运动者: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漉出曝干,炒,待香热,即入木臼捣极细如白粉,平分为十帖。每用一帖,取无灰酒一大瓷汤碗研麻粉,旋滤取白酒,直令麻粉尽,余壳即去之,都合酒一处,煎取一半,待冷热得所,空腹顿服,日服一帖。(《箧中方》大麻仁酒)

⑩治白痢:麻子汁,煮取绿豆,空腹饱服。(孟诜《必效方》)

⑾治小儿赤白痢,体弱不堪,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末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子母秘录》)

⑿治妇人月水不利,或至两三月、半年、一年不通者:桃仁二升,麻孑仁二升,合捣,酒一斗,渍一宿,服一升,日三夜一。(《肘后方》)

⒀治产后血不去: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千金方》麻子酒)

⒁治妊娠损动后腹痛:冬麻子一升,杵碎熬,以水二斗,煮取汁,热沸,分为三、四服。(《食医心镜》)

⒂治寸白由:吴茱萸细根一把(熟捣),大麻子三升(熬,捣末)。上二味,以水三升和搦取汁,旦顿服之,至巳时,与好食令饱,须臾虫出,不瘥,明且更合服之,不瘥,三日服。(《千金方》)

⒃治呕逆: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近效方》)

⒄治小儿头面疮疥:麻子五升末之,以水和绞取汁,与蜜和敷之。(《千金方》)

⒅治小儿疳疮:捣麻子敷之,日六、七度。(《子母秘录》)

⒆治金疮腹中瘀血:大麻子三升,大葱白二十枚。各捣令熟,著九升水,煮取一升半,顿服之。若血出不尽,腹中有脓血,更合服,当吐脓血耳。(二物汤)

⒇治瘭疽着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者:麻子熬作末,摩上良。

(21)治赤流肿丹毒:捣大麻子水和敷之。(⒆方以下出《千金方》)

(22)治汤火伤:火麻仁、黄柏、黄栀子,共研末,调猪脂涂。(《四川中药志》)

(23)治聘耳,脓水不止:麻子一合,花臙脂一分。都研为末,满耳塞药,以绵轻拥。(《圣惠方》) 麻子仁丸《伤寒论》:润肠泄热;润肠丸《脾胃论》:润肠通便、活血祛风;黄芪汤《金匮翼》:益气润肠;润肠丸《沈氏尊生书》:血虚便秘

用法

9~15g。 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榨油涂。 内服:煎汤,10-15;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①《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②《食性本草》:"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③《本草从新》:"肠滑者尤忌。" 1.《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2.《食性本草》: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3.《本草从新》:肠滑者尤忌。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麻子仁”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