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米

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医药传统和智慧,是中医药学的珍贵宝藏。本文将介绍“糜子米”的别名、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独特魅力。

名称

糜子米

类别

药材

别名

稷米、粢米、穄米、糜子米、黍米

出处

《别录》 1.陶弘景:黍,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今人又呼称粟为黍,非也。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丹黍米即赤黍米也,亦出北间,江东时有种而非土所宜。

2.《本草衍义》:丹黍米,黍皮赤,其米黄,惟可为糜,不堪为饭。粘着难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图片

中药材糜子米图片

药性

无毒、平、温

味道

归经

胃、肺、脾、大肠

功效

益气补中、止泄、除热、解毒、止烦渴、除烦止渴

应用举例

①治小儿鹅口,不能饮乳:黍米汁涂之。(《千金方》)

②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黍米、女曲等分。各熬令黑如炭,捣末,以鸡子白和涂之。(《肘后方》)

用法

内服:煎汤、煮粥或淘取泔汁。外用:研末调敷。 内服:煎汤,30-90g;煮粥或淘取泔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糜子米”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