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杆杖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医学智慧。本文将介绍“面杆杖”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名称

面杆杖

类别

药材

别名

沙参、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泡参、面杆杖、桔参、泡沙参、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南沙参

出处

《本经逢原》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无臭,味微甘。 干燥的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上粗下细,有时稍弯曲或扭曲,偶有分歧。全长5~25厘米,上部直径1~3厘米。顶端有根茎(芦头)长0.5~10厘米,直径0.3~2厘米,偶有2个根茎并生,上有显着横纹。带皮者表面黄白色至棕色,有横纹,上部尤多,稍有短段细根或根痕;去皮者表面黄白色,有纵皱。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白色,不平坦,有多数裂隙。气微弱,味甘微苦。以根粗大,饱满、无外皮、色黄白者为佳。

图片

中药材面杆杖图片

炮制

除去根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拣净杂质,去芦,用水洗净,略润,切片,筛净晒干。

药性

微寒

味道

甘、苦

归经

肺、肝、胃、脾

功效

补中、养阴清肺、除寒、补虚、化痰、益心、养肝、清肺、益气、益肺气、清肺火、清肺养阴、排脓消肿、祛痰止咳

应用举例

①治燥伤肺卫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②治肺热咳嗽:沙参半两,水煎服之。(《卫生易简方》)

③治失血后脉微手足厥冷之症:杏叶沙参,浓煎频频而少少饮服。(《成都中草药》)

④治赤白带下,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米饮调沙参末服。(《证治要诀》)

⑤治产后无乳:杏叶沙参根四钱。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⑥治虚火牙痛:杏叶沙参根五钱至二两。煮鸡蛋服。(《湖南药物志》)

用法

9~15g。 内服:熬汤,3~5钱(鲜者1~3两);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不宜与藜芦同用。 风寒作嗽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防己,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之作泄者,勿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面杆杖”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