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子

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资源,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效果备受推崇。本文将介绍“棉花子”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奥秘。

名称

棉花子

类别

药材

别名

木棉子、棉花核、棉花子

出处

《百草镜》 出自《百草镜》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事卵状,长约1cm,直径约0.5cm。外被2层白色锦毛,一层长棉毛及一层短茸毛,少数仅具1层长棉毛。质柔韧,研开后,种仁黄褐色,富油性。有油香气,味微门牌。

图片

中药材棉花子图片

药性

毒、热

味道

归经

肾、脾

功效

温肾、补虚、止血、止痛、通乳、活血止血

应用举例

①治阳痿不超:棉花子(水浸,晒干,烧酒拌炒,去壳用仁)半斤,破故纸(盐水炒)、韭菜子(炒)各二两。为末,葱汁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酒下。(《祝穆试效方》)

②治肾子大小偏坠:棉子煮汤入瓮,将肾囊坐入瓮口,俟汤冷止。一二次散其冷气自愈。(《回生集》)

③治虚怯劳瘵,久嗽吐血不止:棉花子不拘多少,童便浸一宿,为末。每服一钱,侧柏叶汤下。(《集效方》)

④治盗汗不止:棉子仁三、四钱,每日煎汤一碗,空心服三、四日。(《纲目拾遗》)

⑤治乳汁缺少:棉花子三钱,打碎,加黄酒二匙,水适量,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胃寒作痛:新棉花子炒黄黑色,研末,每天服一至二次,每次二钱,用淡姜汤或温开水调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肠风、肠红下血:淮棉花核一升,槐米七钱。用天目芽茶四两,泡汁,将二味炒燥,入茶汁内,复泡又炒,如此数次,汁干为度,磨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德胜堂经验方》)

⑧治肠风下血:生柿子二个,竹刀切去蒂核,以棉花子塞入柿内,仍盖好,瓦上煅存性,研细末,米饮热调服,重者三服。(王玷桂《不药良方》)

⑨治痔:棉花子,槐树梗、叶,煎汤洗熏。(《养素园传信方》)

⑩治痔漏:棉花子仁六两,乌梅六两。共捣烂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三钱,开水送下。(《周益生家宝方》)

⑾治血崩:㈠棉花子仁(炒黄色)、甘草、黄芩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黄酒下。(《万病回春》)㈡陈棕、棉花子。二味烧灰存性,黄酒送下。(《拔萃良方》)

⑿治经水过多不止:棉花子,瓦器炒尽烟,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黄酒下。(《慈航活人书》) 1.治盗汗不止: 棉子仁三、四钱,每日煎汤一碗,空心服三、四日。(《纲目拾遗》)2.治乳汁缺少: 棉花子三钱,打碎,加黄酒二匙,水适量,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3.治胃寒作痛: 新棉花子炒黄黑色,研末,每天服一至二次,每次二钱,用淡姜汤或温开水调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用法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忌服。 阴虚火旺者忌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棉花子”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