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獭鼻

中药材承载着千年医学智慧,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牛獭鼻”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领略中药材的博大精深。

名称

牛獭鼻

类别

药材

别名

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倒钩草、倒梗草、破布粘、白基牛膝、鸡骨草、牛七风、白牛七、鹅膝、倒捋草、倒吞吞、倒挂草、鸡骨癀、牛獭鼻、倒刺草、虎鞭草、粘身草、鸭脚节、铁马鞭、撮鼻草、倒勒草、鸡豚草、土常山、掇鼻草、倒扣草

出处

《岭南采药录》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微弯曲,长20-30cm,直径3-5mm,表面灰黄色,具细顺纹及侧根痕;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小点状维管束排成数个轮环。茎类圆柱形,嫩枝略呈方柱形,有分枝,长40-90cm,直径3-8mm,表面褐绿色,嫩技被柔毛,节膨大如膝状;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绿色。对生,有柄;叶片多皱缩,完整者长圆状倒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7cm,宽0.4-4cm,两面均被粗毛。穗状花序细长花反折如倒钩。胞果卵形以根粗、带花者为佳。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方形。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或椭圆形,外壁略突起,有非腺毛。皮层薄壁细胞3-5列,含黄棕色物质;棱角处有厚角组织。中柱鞘纤维于角隅处较发达,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群集中在四棱角隅及两棱中部;导管群周围有木纤维。髓部近中心处有2个相对立的髓部维管束.外韧型。茎基横切面木质部有木间韧皮部。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力为1列类方形细胞;外被非腺毛,栅栏组织细胞3-4列,含草酸钙簇晶或砂晶;海绵组织细较少,黄棕色。维管束外韧型,4-5个排成不连续环状,束间有大型 薄壁细胞,束周薄壁细胞含棕色物质。主脉处上表皮内有厚角组织,呈现双峰状突然袭击起,其下表皮内亦有厚组织,呈不规则孤状突起。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5ml,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2ml,蒸发至干,加醋酐1ml溶解,倾入小试管中,沿壁加浓硫酸1ml,显棕红色环(检查皂甙)。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75%乙醇10ml,回流20min,滤过。滤液加5%盐酸3ml回流15min,冷却,用3%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用氯仿萃取,浓缩至适量作供试液。另取齐墩果酸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O.6%CMC薄层板上,以乙醚-正己烷(2:1)展开11cm,喷以25%磷钼酸乙醇液,于105℃烘5-10min,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图片

中药材牛獭鼻图片

药性

寒、平、无毒

味道

苦、辛、酸、淡

归经

肝、肺、膀胱

功效

利水、散血、清热、清热解表、痛经、止痛、痈肿、解表、强筋、活血、壮筋骨、利小便、利水通淋、利尿通淋、活血化瘀

应用举例

①治淋病:虎鞭草鲜全草六钱至一两(干的四至六钱)。水煎饭前服,日服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跌伤筋缩疼痛:虎鞭草鲜全草一握和头发一团。煎汤熏洗,每日一次,可常洗。(《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腘窝脓肿:虎鞭草鲜全草二两,酒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用法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内服:煎汤,10-15。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吹喉。

注意事项

《福建民间草药》:"孕妇忌用。" 《福建民间草药》:孕妇忌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牛獭鼻”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