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蜞菊

中药材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效果备受瞩目。本文将介绍“螃蜞菊”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名称

螃蜞菊

类别

药材

别名

空心蕹藤菜、水蕹菜、水花生、过塘蛇、螃蜞菊、假蕹菜、水马齿苋、肥猪菜、空心苋

出处

《福建中草药》 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短不一。茎扁圆柱形,直径1-4mm;有纵直条纹,有的两侧沟内疏生毛茸;表面发绿色,微带紫红色;有的粗茎节处簇生棕褐色须状根;断面中空。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叶片长圆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5cm,宽7-18m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绿黑色,两面均疏生短毛。偶见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直径约1cm,具总花梗;花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例,呈类长方形,外被较厚的角质层,并有气孔及非腺毛。表皮下方为厚角组织,2-3列细胞,排列成不连续环状,常为气孔下方的气室所间隔。皮层细胞排列疏松。维管束排列成环,韧皮部较狭,外侧散有少数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束间形成层内方的1-6列细胞壁增厚,木化;木质部导管数个至十多个;木薄壁细胞壁增厚且木化。髓部中空。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均有气孔及非腺毛。气孔直轴式,偶见不定式。非腺毛有2种:一种似蚕形,短小,向一侧弯曲,有3-8细胞;另一种较长,3-6细胞,有疣状突起。叶肉细胞含众多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湿浸,趁热滤过。取滤液1ml,加少许镁粉和数滴浓盐酸,振摇,溶液显橙色。(检查黄酮)(2)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5ml,热回流30min,滤过。取滤液10ml,蒸干,残渣加乙醚10ml,搅拌,滤过,不溶物再用乙醚5ml,同法处理2次,弃去醚液。残渣加甲醇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新制的7%盐酸羟胺甲醇液与10%氢氧化钾甲醇液3滴,水浴上微热,冷后加三氯化铁盐酸溶液2滴,显橙红色。(检查香豆素)( 3)取上述甲醇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煮沸3min,置冷,加新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1滴,显红色。(检查香豆素与酚羟基)

图片

中药材螃蜞菊图片

药性

味道

苦、甘

归经

心、肝、肺、膀胱

功效

利尿、解毒、凉血、痈肿、清热、清热凉血

应用举例

①治肺结核咳血:鲜空心苋全草四两,冰糖五钱。水炖服。

②治淋浊:鲜空心苋全草二两。水炖服。

③治带状疱疹:鲜空心苋全草。加洗米水捣烂绞汁抹患处。

④治疔疖:鲜空心苋全草捣烂调蜂蜜外敷。

⑤治毒蛇咬伤:鲜空心苋全草四至八两。捣烂绞汁服,渣外敷。(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用法

内服:煎汤,2~4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内服:煎汤,30~60g,鲜品加倍;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螃蜞菊”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