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医药传统和智慧。本文将介绍“泡沙参”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博大魅力。
名称
泡沙参
类别
食材
别名
南沙参、泡参、泡沙参、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铃儿参、桔参、山沙参、沙獭子、沙参
出处
本品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吴普本草》首先记载沙参之形态,云:”三月生如葵,叶青,实白如芥,根大,白如芜菁 。三月采。”《蜀本草》亦谓:”花白色,根苦葵根。”《纲目》记载较详,云:”沙参处处山原有之。二月生苗,叶如初生小葵叶而团扁不光。八、九月抽茎,高一二尺。茎上之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1)沙参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有的弯曲或扭曲,少数2-3分枝,长8-27cm,直径1-4.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贡色,较粗糙,有不规则扭曲的皱纹,上部有细密横纹,凹陷处常有殖留棕褐色栓皮。顶端芦头(根茎)单个,稀多个,长2-7cm,四周具多数半月形茎痕,呈盘节状。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类白色,多裂隙,较松泡。气微,味微甘、苦。
(2)杏叶沙参 根圆锥形,下部分枝极少,长9-17cm,直径0.7-2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无环纹,有纵皱。顶端芦头长1.4-8.8cm,盘节明显或不明显。折断面不平坦,类白色,较结实。
(3)轮叶沙参 根圆柱形,少2-分枝,长5.5-14cm,直径0.5-2cm。表面无纵皱,上部具环纹。折断面不平坦,白色,中空。
(4)云南沙参 根偶有分枝,长5-25cm,直径1-3.5cm,上部多横纹,下部具弯曲纵纹或深沟纹。芦头长0.5-4cm。折断面白色,多裂隙。
(5)泡沙参 根圆柱形,少2分枝,长8-14cm,直径0.9-3cm,表面矍环纹。芦头长3-6.5cm,盘节密。折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松泡,中空。
均以粗细均匀、肥壮、色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沙参(未去皮) 落皮层由木栓石细胞和木栓层组成。木栓石细胞1-3环,每环1列细胞,细胞长亠菜,外壁增厚4-45μm,侧壁常增厚成倒“U”字形,有的外壁呈脊状增厚突入胞腔内:木栓细胞2-4环,每环3-7列细胞。皮层窄,可见狭长的乳汁管。中柱三生构造明显,次生构造略偏心;近中央的三生维管束与次生维管束相嵌排列;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呈断续的弧状;三生维管束的木质部束常短宽,单束成分叉;射线明显,常挤压破碎,本品乳汁和常与筛管群伴生;菊糖仅见在少数导管或导和附近薄壁细胞中。
(2)杏叶沙参 无木栓石细胞。木栓层厚4-25列细胞,木栓细胞壁平直工微波状弯曲。三生维管束密集。乳汁管存在于韧皮部、栓皮层。菊糖结晶少,存在于导管中,极少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见封闭组织。
(3)轮叶沙参 木栓石细胞1-8环,每环厚1-2列细胞。木栓细胞厚3-7列细胞。乳汁管稀少,多聚集在筛管群附近。菊糖结晶多,存在于韧皮部。
(4)泡沙参 木栓石细胞1-6环,每环厚1-5裂细胞;木栓石细胞壁均匀增厚,纹孔、孔沟明显。木栓细胞环2-15列细胞。三生维管束多,排列零乱;韧皮部外侧乳汁管群成环。菊糖结晶无或偶见。
粉末特征:(1)沙参 ①网纹、螺纹导管直径18-70μm,网纹导管网孔多狭缝状。②木栓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长条形、类椭圆形、类多边形,长18-155μm,宽18-61μm,壁厚1-5μm,有的垂周壁连珠状增厚;侧面观长方形,外壁增厚5-7μm。③木栓细胸表面观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直或弯曲;断面观类长方表,壁略波状弯曲,有的可见条状纹理。④有节乳管常连接成网状。⑤菊糖结晶扇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2)杏叶沙参 ①网纹、梯纹导管直径14-71μm;梯纹导管纹孔多呈长方形。②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边形、类长方形,长35-2233μm,宽12-53μm。此外,有菊糖、乳汁管,偶见木栓石细胞(根茎)。
(3)轮叶沙参 ①网纹、孔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2-88μm。②木栓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长93-240μm,宽21-59μm,壁厚1-27μm,可见细必裂纹及纹孔;断面观长方形,外壁厚,侧壁稍厚,呈马蹄形。此外,有木栓细胞、乳汁管及菊糖。
(4)泡沙参 ①网纹、梯纹导管直径12-75μm。②木栓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类多边形,长35-107μm,宽19-46μm,壁厚5-14μm,纺也稀,细孔状,孔沟明显。③木栓细胞表面观长条形、类长方形或类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波状弯曲;断面观类长方形,壁略弯曲,有的可见条状纹理。此外,有乳汁管、菊糖。
图片
炮制
1.沙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和芦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蜜沙参:现行,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南沙参片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橙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南沙参片100kg用炼蜜25kg。
3.饮片性状:沙参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或类白色,有多数不规则裂隙,呈花纹状。周边淡棕黄色,皱缩。质轻。无臭,味微甘。蜜沙参形如南沙参片,表面橙黄色或焦黄色,偶见焦斑,味甜。
药性
凉
味道
甘、微苦
归经
胃、肺
功效
养阴清热、益胃生津、清热养阴、润肺化痰、润肺止咳
应用举例
肺热咳嗽无痰,咽干:(南)沙参、桑叶、麦冬各4钱,杏仁、贝母、枇杷叶各3钱。水煎服。 《纲目》:“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其根多白汁,俚人呼为羊婆奶,《别录》有名未用羊乳,即此也。此物无心味谈,而《别录》一名苦心,又与知母同名,不知所谓也。铃儿草,象花形也。”按:弘景谓五参“主疗颇同”,非也,实因其根皆为锥形与人参相类也。时珍列沙参为山草类,并谓“沙参处处山原有之”,而又调其“宜于沙地”,所释乃望文生义。《吴普本草》云:“沙参,一名白参,实白如芥,很大,白如芜菁。”《广雅疏证》:“案‘沙’之言斯,白也。”《诗刊、小雅. 瓠叶)笺云:“‘斯’,白也。今俗语斯白字作‘鲜’,齐鲁之声近斯。斯、沙古音相近。实与根皆白,故调之‘白参’,又谓之‘沙参’”。“沙参”与“白参”同义。《广雅疏证》又云:“《神农本草》云:‘沙参一名知母,味苦,此苦心之所以名也。’”《本草经考注》则云:“沙参、知母,古误混同……知母下地参、水参、水须三名盖为沙参一名。沙参下黑字一名虎须亦是知母条错简欤。”可供参考。
用法
2~4钱。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风寒咳嗽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防己,反藜芦。”2.《本草经疏》:”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泡沙参”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