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医疗价值。本文将介绍“苹”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独特之处。

名称

类别

药材

别名

水萍、水萍草、浮萍草、苹、水花、浮蓱、薸、萍子草、水白、水苏、小萍子、水藓、水帘、九子萍、田萍、浮萍、藻、田萍、浮萍

出处

《唐本草》 出自《唐本草》。

1.《唐本草》:水萍者,有三种: 大者名苹;水中又有蒋菜,亦相似而叶圆;水上小浮萍主火疮。

2.《本草拾遗》:小萍子是沟渠间者。《神农本草经》云水萍,应是小者。

3.《纲目》:《本草》所用水萍,乃小浮萍,非大苹也,陶苏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为扁平叶状体,呈卵形或卵圆形,长径2~5mm。上表面淡绿色至灰绿色,偏侧有1小凹陷,边缘整齐或微卷曲。下表面紫绿色至紫棕色,着生数条须根。体轻,手捻易碎。气微,味淡。 性状鉴别,叶状体呈卵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3-6mm。单个散生或2-5片集生,上表面淡绿至灰绿色,下表面此绿至紫棕色,边缘整齐或微卷,上表面两侧有一小凹陷,下表面该处生有数条须根。质轻,易碎。气微,味淡。以色绿、背紫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状体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无气孔。上表皮内侧的薄壁细胞类椭圆形至类圆形,有胞间隙,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3-20um;有的–含针晶,针晶长17-30m,细胞较大。下表皮内侧为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民间隙较大。

图片

中药材苹图片

药性

寒、平、无毒

味道

辛、咸、苦、酸

归经

肺、肝、脾、膀胱、小肠

功效

发汗、解毒、发表、利尿、透疹、祛风、行水、清热、下气、利小便、透疹止痒、清热解毒、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散风热

应用举例

①治时行热病,发汗:浮萍草一两,麻黄(去节、根)、桂心、附子(炮裂,去脐、皮)各半两。四物捣细筛。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本草图经》)

②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③治身上虚痒:浮萍末一钱,黄芩一钱。同四物汤煎汤调下。(《丹溪纂要》)

④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水中萍,洗,曝干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⑤治消渴:干浮萍、栝蒌根等分。上二味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二十丸,日三。(《千金方》浮萍丸)

⑥治热毒:浮萍捣汁,敷之令遍。(《子母秘录》)

⑦治大风疠疾:㈠浮萍草,三月采,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不得见日。每服三钱,食前温酒下。㈡七月取紫背浮萍,日干为末,半升,入好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频饮;仍以煎汤洗浴之。(《十便良方》)

⑧治痈:紫萍适量,打汁,红茴香(山木蟹)根皮打粉,一食匙。上药调匀外敷,中薄外厚,中间留孔。(《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⑨治小便不通,利膀胱胀,水气流肿:水上浮萍,暴干,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⑩治急性肾炎:浮萍草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忍,恐伤其目:浮萍草,阴干为末,每服一、二钱,用羊子肝半斤,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食后调药服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浮萍散)

⑿治汗斑癜风:紫背浮萍,晒干。每以四两煎水浴,并以萍擦之。或入汉防己二钱亦可。(《袖珍方》)

⒀治粉滓面酐:沟渠小萍,为末,日敷之。(《圣惠方》)

⒁解蛇咬毒入腹:浮萍草捣绞汁饮之。(《品汇精要》)

⒂治鼻衄不止:干浮萍草末,吹入鼻中。(《圣惠方》)

⒃治胬肉攀睛:青萍少许,研烂,入片脑少许,贴眼上。(《世医得效方》)

用法

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内服:煎汤,1~2钱(鲜者0.5~1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内服:煎汤,3-9g,鲜品15-30g;或捣汁饮;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①《本草经巯》:"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

②《本草从新》:"非大实大热,不可轻试。"

③《得配本草》:"血虚肤燥,气虚风痛,二者禁用。" 表虚自汗者禁服。

1.《本草经疏》:表气虚而自汗看匆用。

2. 《本草从新》:非大实大热,不可轻试。

3. 《得配本草》:血虚肤燥,气虚风痛,二者禁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苹”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分享
yaocai的头像-青囊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