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的瑰宝,其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推崇。本文将介绍“千打捶”的别名、性状特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助大家深入了解中医药学的魅力所在。
名称
千打捶
类别
药材
别名
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细叶柳子、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白花蛇舌草
出处
《广西中药志》 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干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有主根一条,粗约2~4毫米,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长1~2毫米。花腋生。气微,味淡。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 全体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主根细长,粗约2mm,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心髓部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易脱落;托叶长1-2mm。花、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葫果扁球形,直径2-2.5mm,室背开裂,宿萼顶端4裂,边缘具短刺毛。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或卵圆形,常有单个细胞向外突起,形成非腺毛,外被角质层。皮层窄,细胞呈类圆形;内皮层细胞1列。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导管2-7个相连成单个径向排列成行;木纤维壁较厚,木化化;射线窄,常1-2列细胞,壁薄,木化。髓部宽广,细胞较大,内含淀粉粒,髓部通常中空。皮层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偶见草酸钙针晶。
粉末特征:灰黄色。①叶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千轴式,长圆形。②茎表皮细胞长条形,有气孔。③导管主为环纹或螺纹,直径15-30μm。④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中,直径1y-15μm。⑤草酸钙针晶多见,成束或散在,长75-135μm。③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复粒由2-3分粒组成。
图片
药性
寒、无毒、平
味道
甘、苦、辛、涩
归经
心、肝、脾、大肠、胃、小肠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痈肿、解毒、清热、泻肺、利尿、消痈、散瘀、活血、清肺火、利尿消肿、活血止痛、消炎止痛
应用举例
①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黄疸: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取汁和蜂蜜服。(厦门)
③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草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④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蛇舌癀打汁一汤匙服。(《闽南民间草药》)
⑤治疮肿热痛:鲜蛇舌癀洗净,捣烂敷之,干即更换。(《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毒蛇咬伤:鲜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或水煎服,渣敷伤口。(《福建中草药》)
用法
0.5~2两,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广西中药志》:"孕妇慎用。" 《广西中药志》:孕妇慎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千打捶”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