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秦白皮”的别名、性状特征、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为大家揭示中药材的博大精深。
名称
秦白皮
类别
药材
别名
梣皮、岑皮、樊槻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秦皮
出处
《本经》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性状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无臭,味苦。
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干燥的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条形,长30~70厘米,径1.5~3厘米,厚约3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往往相杂不匀。外皮不平滑,有浅色斑点,内面黄白色或棕色,有光泽。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无臭,味苦。水浸液黄碧色,并有蓝色萤光。干燥的干皮为长条状块片,不成卷,厚6~10毫米。外皮灰棕色,有红棕色斑点相同成不规则的斑纹,外皮剥离后,可见红棕色的内皮。内面浅棕红色,平滑。余与枝皮同。以整齐、长条呈筒状者为佳。
主产陕西、河北、河南、山西、辽宁、吉林等地。
商品秦皮,除上述品种外,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地区以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作秦皮用,但据《本草》记载,秦皮应为苦枥白蜡树的树皮。两者的区别:苦枥白蜡树皮常呈卷筒状,易成层状剥离,水浸液黄碧色,有蓝色萤光;核桃楸皮常呈扭曲状、绳状,不易成层状剥离,水浸液黄棕色,无萤光。参见"核桃楸皮"条。
图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晒干。 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切块或切段,晒干。
药性
寒、平、无毒
味道
苦、涩
归经
肝、胆、肾、三焦、心包、大肠
功效
明目、清热燥湿、收涩、除热、益精、退热、平喘止咳
应用举例
①治热痢下露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②治慢性细菌性痢疾:秦皮四钱,生地榆、椿皮各三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③治腹泻:秦皮三钱。水煎加糖,分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跟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近效方》)
⑤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两,丹皮二两,当归身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⑦治小儿惊痫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钱,甘草五分,灯心廿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⑧治牛皮癣:苦榴皮一至二两。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药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为止。(《全展选编·皮肤病》)
用法
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剂。外用:煎水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大戟为之使。恶茱萸。"
②《药性论》:"恶苦瓠、防葵。"
③《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药材“秦白皮”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本文数据摘录自《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相关书籍,如有记录不全、错误或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反馈。
2 如有侵权,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
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